有评论称,随着“公开选拔”力度越来越大、级别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从中央到地方,公开选拔选聘正改变着中国官员的晋升格局。
国家公务员局今年也首次在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开展公开遴选试点,从省级及以下机关遴选优秀公务员到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工作。外交部、教育部等11家部委机关参加了今年的试点,计划遴选30人。
据了解,统招的公务员年轻,虽然了解最前沿的知识,但大多缺乏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还要经历从学生到公务员的心理过渡期。遴选出来的公务员了解基层,在制定、完善政策时能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此外,由于他们在基层大多担任领导职务,组织协调能力强,对机关的工作程序也很了解,上手非常快,几乎没有适应期。
观察人士指出,虽然目前公开选拔干部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小,但随着选拔干部制度的日益完善,将有更多的官员职位进行公开选拔,而公开选拔也将在今后成为常态。
亮点之三:集体“充电”
基层官员大规模集训提升执政能力
2010年,中央大力推进基层干部集体“充电”,锻炼基层干部联系群众、解决群众问题的能力。培训的内容基本都与近期的社会形势有关,如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等课题,都纳入到了讲课内容。
今年,中央党校集训密度空前,甚至由中央高层亲自授课。全国县委书记、公安局长、公安监管总队长、信访局长、纪委书记先后赴京走进中央党校,接受大规模集体培训。时间虽短,但培训的成效却是显著的。培训课程的设置上充分体现了实效性、针对性,并且很注重培养学员的执政能力。有学员用“解渴”来形容参加培训感受。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曹义孙高度肯定基层官员轮训的必要性。他说,基层干部在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对棘手的社会问题个案进行研究,对他们的执政能力是很好的锻炼。
除中央党校举办干部培训班外,今年,中组部在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举办了4期中青年干部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每期100人。在授课方式上,除了正常专题教学外,还包含了重走朱毛红军挑粮小道等体验式课程。上海世博会期间,中组部还首次以“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为主题,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举办专题培训班。
今年3月,中组部还会同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正式启动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自主选学试点,15家试点单位的2000多名司局级干部参与。据悉,作为培训单位的学校,既包括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防大学等承担组织调训任务的学校,也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等学校培训基地。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于鸿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些司局级领导干部多数受过大学教育,但当今这个时代知识折旧的速度很快,要适应工作的需要,还得不断“充电”,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
今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对中国未来十年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战略部署。媒体分析称,中央对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培训官员模式转型已是大势所趋。
亮点之四:打破身份界限
工人农民可考国家公务员
在2011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中,开始试点招录优秀工人和农民。而此前,二者长期被排除在“国考”队伍之外。专家指出,这不仅是中国组织人事工作的一大新亮点,更是一种选人理念的突破,体现政府“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新风。
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所长陈宇指出,公务员是为全体公民提供公共服务的人,他们最需要的是了解基层信息。工人、农民长期扎根基层一线,最了解基层情况,对群众疾苦感同身受。
从报名情况看,共有171名工人、农民报考了海关、国税、铁路公安系统的定向招录职位。不过,有专家认为,这些考生在对行测、申论等题目的适应性上会有困难,被录取后,如何完成角色转变,也需要进行一些针对性训练。
公务员招考明确向一线工人和农民开放试点,在中央层面尚属首次,而在地方层面则是先行一步。此前,山东、河北、四川等少数省份尝试了这项改革。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德贵透露,国家对地方招录工农公务员给予肯定,因此今年中央部委也开始试点。
各地也纷纷跟上步伐,酝酿从工人、农民中招录公务员。今年国庆期间,广州市3100多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和外来务工人员,参加了当地的街镇领导干部和基层公务员考试。甘肃省今年也制定了从生产一线工人、农民中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的总体方案,确定12月底前展开试点工作。此外,陕西、湖北、重庆等多地也正在探索从优秀工人、农民等生产一线中考录公务员的办法。
亮点之五:年轻官员崭露头角
70后80后官员涌现 60后渐成中坚力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干部走入公众的视野。2009年,29岁的市长周森锋、25岁的团市委副书记孙靓靓曾“红极一时”。今年,各地公选出的年轻干部中,“70后”、“80后”更是如雨后春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