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农惠民:科技从“象牙塔”走进百姓的生活
惠及百姓,是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近年来,科技丢掉面纱,融入百姓生活。
粮食安全,全球关注,尤其是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在耕地和水资源日趋紧张、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不利条件下,是什么支撑了我国粮食的丰产?
“是农业科技进步!”年近五旬的江西南昌农民李钱水说。
2004年启动实施的“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重大项目,以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为主攻方向,覆盖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三大平原12省的粮食主产区。
7年来,建设丰产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6.83亿亩,共计增产粮食4009万吨,每亩每年节本增效100元左右,增加经济效益589亿元。
科技,正在为农民增收添砖加瓦。
不久前,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取得了新药证书。这是世界上首个获准上市的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为了这一天,第三军医大学教授邹全明和他领衔的科研团队整整奋斗了15年。
“我国是胃病大国,胃病的治疗手段存在很多不足,效果也不理想。”邹全明说,研制幽门螺杆菌疫苗,将实现从源头上防控病菌感染,具有重要的医疗社会价值。
科技,正在为人民的生命保驾护航。
今冬,专为C919国产大飞机准备的试飞跑道正在施工。
C919,中国首架自行研制的大型民航客机,将于2014年首飞。用不了多久,这一中国机型将和空客、波音一样为人熟知。
当下,举世瞩目的京沪高铁正抓紧建设,2012年前建成通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正研制时速500公里以上的真空高速列车,预计10年后投入运营。
即将开启的“十二五”,“中国速度”还将继续升级,载着国民驶入“大交通时代”。未来,中国的高铁奇迹还将带给世界更多的惊叹。
科技,正让百姓脚下的路四通八达。
人才为本:“第一资源”成为创新型国家的栋梁
尊重人才,尊重创新,是祖国对优秀儿女的庄严承诺。
与祖国同行,与科学共进,是科技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道路上,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中流砥柱。
近年,我国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实现部分领域由“跟随”到“领跑”的跨越。
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仓活动技术的国家;嫦娥一号、二号相继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成功完成载人潜水器3000米海上试验,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人才。 “十一五”期间,我国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许多领域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据统计,截至2009年,我国科技人才资源总量达到5100万人,居世界第一。中青年人才成为科技人才队伍主体力量,依托国家重点科技计划培养和锻炼了大批人才。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取得重要突破。
2009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国际科学论文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由2005年的世界第13位上升至2009年第9位。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2.8万件,比2005年增长142%。
新世纪是科学技术的春天,也是科技工作者的春天。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平台上,我国连续重奖在科技前沿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取得重大突破或有卓越建树的专家学者和科研项目。
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叶笃正、吴孟超、李振声、闵恩泽、吴征镒、王忠诚、徐光宪、孙家栋、谷超豪,10年来共有16位科学家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十二五”规划建议写道。
1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再次迎来科技界的朋友,为这些国家的栋梁之才颁奖,勉励他们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征程上,再出发——
来源:新华网(记者 余晓洁)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