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澎湃的广州亚运余音尚在,温馨感人的亚残运会又接踵而来。
经过近四年全力以赴的筹办,美丽的广州已经做好一切准备,以举办“精彩绝伦”的亚运会的激情、规格和标准,为亚洲人民奉献一场高水平、有特色、充满温情的残疾人体育盛会,向国际社会兑现“两个亚运,一样精彩”的郑重承诺。
亚洲残疾人体育的新起点
即将开幕的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是亚洲残奥委会成立后举办的首届亚洲残疾人综合性运动会,也是中国继北京残奥会后再次举办的国际残疾人体育盛会。
亚残运会的前身是已举办了九届的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远南运动会)。2006年底,远南运动会联合会与亚洲残疾人奥林匹克理事会合二为一,成立了亚洲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而广州则有幸成为亚残运会的首届承办城市和第一个同年同城举办“两个亚运”的东道主。
“一个多月内连办两项国际盛会,这是压力,更是动力。我相信亚残运会将成为和谐、温馨、感人的一届残运会,成为载入史册的经典。” 广州亚残运会组委会副秘书长陈国对即将到来的盛会充满信心。
截至12月3日阿富汗代表团完成亚残运会报名,亚洲残奥委会所有41个会员协会悉数报名参加广州亚残运会,近7700名注册人员与会。本届亚残运会共设19个大项,432个小项。报名参赛的运动员人数为2512人,参赛运动员规模超过历届远南运动会,开启了亚洲残疾人体育事业的新纪元。
广州亚残运会组委会副主席、广州市市长万庆良表示,自2006年11月28日获得亚残运会承办权以来,中国残奥委会、广州亚残运会组委会、广州市坚持“两个亚运、同步筹办、同样精彩”的原则,参照亚运的标准,确定了赛会服务政策和运行程序。组委会有序展开亚残运会场馆建设、竞赛组织、运动会服务、志愿者、宣传推广及城市运行保障等方面的筹备,为赛时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作为首届亚残运会举办城市,本届亚残运会的赛会组织方式将成为亚洲残奥运动发展的范例:在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历史上首次引进了测试赛;亚残运会比赛场馆全部沿用亚运会的场馆,只需专门购买少数特殊器材。此模式相比单独举办亚残运会,将节省大量资源。下一届亚运会、亚残运会将“复制”这一模式,同由韩国仁川承办。
广州亚残运会组委会也制定了一些新的标准。如每个参赛运动员最多只能参加4个小项或一个大项。
为扩大亚残运会的社会影响,组委会先后组织了会徽、吉祥物、口号发布仪式、倒计时一周年晚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残运会宣传活动,编辑出版了亚残运会会刊《我们》及多本亚残运会知识读本。
亚残运会期间,组委会还将安排残疾人事业展览、残疾人才艺表演等一系列赛会文化交流活动,搭建起一个亚洲残疾人友谊和文化交流的平台。
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如此评价首届亚残运会:“我们已经有了残奥会、冬季残奥会,现在又有了亚洲残疾人运动会,这将是残疾人运动会史上的新突破。”
按亚运标准精心筹办
残疾人开展体育比赛有许多特殊需求,无论是无障碍场馆设施的改造还是各种特殊器材的准备,以及运动员自身携带的轮椅、义肢等的维护和维修,都是以往运动会不曾遇到的。特别是残疾人运动员对出行、住宿、餐饮都有特殊要求,这都对筹备工作提出了挑战。
广州市市长万庆良说: “虽然亚残运会参赛人员只是亚运会的四分之一,但由于其主体是残疾人,具有特殊性,因此赛会筹办的要求和难度甚至比亚运会还要高一些。”
亚残运会竞赛部常务副部长李晓峰对亚残运会准备工作的复杂艰辛深有体会。在竞赛筹备工作中,为了保证赛事的公平,每个竞赛项目都要根据运动员自身的身体条件来进行分级。来自国际上的71名专业分级师,将对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进行分级,并重新给运动员报名,安排到不同级别进行比赛。“根据伤残的不同等次,每一个项目要分11个级别进行比赛。”12月8日-10日,已为960名运动员进行了分级。
作为首届亚残运会的承办城市,广州一直在认真履行向国际社会所做的“两个亚运,一样精彩”的庄重承诺。这意味着广州亚残运会的筹备标准要向亚运会看齐。除了做好常规的筹备外,更要在细微处尽显人文关怀,根据残疾人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特点做好贴身服务。
万庆良表示,筹备工作首先是“早”字当先,亚残运会各方面的筹备工作在亚运会举办之前就全部完成;第二是“专”字优先,亚残运会的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基本沿用了亚运会的模式;三是“好”字领先,即利用广州残疾人事业发展处于全国领先的优势,动员全社会关心残疾人事业,支持亚残运会。
亚残运会竞赛部副部长孔茂胜说,组委会严格按照亚运标准办亚残运,本届运动会所选派的主分级师绝大多数参与过北京残奥会分级工作,这是历届远南运动会所无法比拟的。
在亚残运会场馆安排上,亚残运会将沿用亚运会的26个场馆,包括19个比赛场馆、7个训练场馆,运动员村、媒体村、主媒体中心、亚运公园等。所有场馆的坡道、盲道、电梯、低位服务设施、无障碍厕所、轮椅席位等都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各竞赛和训练场馆根据比赛项目和残疾类别配备相应专长的医生、护士及理疗师。同时为应对天气骤变的可能,为各国、各地区残疾人运动员和随队官员添置了御寒衣被。为举办好亚残运,广州市内重修了1000多公里的盲道,从通信、邮政、银行到运动员村、赛场等,都在努力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通道服务。
亚残运会组委会副秘书长、中国残奥委会常务副主席贾勇以“高效、务实和扎实细致”来评价亚残运会的筹备工作。他说,1992年广州第三届全国残运会,留下了“爱心满花城”的深刻记忆,2010年亚残运会,一定能使亚洲都感受到广州、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感受到我们组织大型综合赛事赛会专业化水平。
花城“有爱无碍”迎盛会
“广州的无障碍设施越来越多,我们现在出门比以前方便多了。”家住越秀区的肢残人士张平兴奋地说起身边的变化:出门有盲道、轮椅坡道,过马路有过街音响信号装置,坐车有无障碍公交车、大巴和出租车、还有公交车上的盲人语音遥控报站系统。“以前待在家中不敢出门,现在是每天都想往外跑。”
广州市无障碍设施建设自第三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开始,经过近20年的大规模建设和改造,各项指标均居于全国前列,在2005年被国家授予“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称号。
为让残疾人走出家门,平等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广州以亚残运会为契机,加速推进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目前,广州已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市道路和公共交通设施、公共活动和服务场所的无障碍设施网络,广州市主要城市道路、商业街、步行街改造缘石坡道、轮椅坡道2万多个,新建75条场馆周边道路和城市道路,升级改造113条城市道路,均已铺设有盲道和缘石坡道。
在城市主干道约500个红绿灯路口安装了盲人过街音响信号装置,350个路口安装了行人灯闪倒计时器。全市对75个公交站场进行无障碍改造,共推出510台无障碍公交车、100台无障碍中巴和100台无障碍出租车,新增700台无障碍车盲人语音遥控报站系统。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广州火车站和城市重要交通枢纽完成无障碍改造。地铁几乎每个车站至少配有两个出入口设置盲道,并有盲文导向牌、求助按钮等设施。52家亚残运会签约酒店也实施了无障碍改造。
本月1日,占地面积约20亩的广州国际残障人文化交流中心正式落成,该中心的落成开创了以残疾人为主题的常年性博物馆的国际先河,为残疾人文化的国际交流提供现代化无障碍的场所,促进了残疾人的国际文化交流,标志着广州为残疾人提供文化服务能力的跨越性发展。
虽然连日的寒流让原本温暖如春的广州气温骤降,但亚残运会圣火的到来让这座亚运之城再度沸腾,无数群众走上街头争睹火炬传递风采。9日上午,火炬在南沙海边激情传递。第5棒火炬手王亚锋是中国盲人足球队主力,本届亚残运会,他将带领球队冲击金牌。虽然无法看到传递现场的热烈场面,但王亚锋说:“虽然我看不见,但我听到了观众的呼唤、感觉到了海风、我的心体会到了广州的热情!”
如果说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是以雄奇的想象力和高科技让观众震撼,那么亚残运会开幕式则是以情感营造温馨,展现人间大爱。八岁盲童参与升国旗仪式,数百位残疾人母亲向世界敞开情怀,可爱的聋哑女珍珍与爸爸妈妈的“心灵对话”……《心声》、《追梦》、《飞翔》,“爱”的主题将贯穿开幕式文艺表演的每一个篇章。
残健共享,爱心无疆。正如亚残运会会歌《阳光起航》唱的一样:“迎来一片朗朗的阳光,让你我的心今天起航……”
来源:新华网 编辑:邓京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