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香港《大公报》11日刊文说,关系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十二五”规划逐步进行,今年可谓是“十二五”“准开局之年”。两会期间,众多官员、代表、委员围绕“十二五”展开热议。改善民生,推动民富国强,下更大力气解决收入分配等重大民生难题,料将成为“十二五”规划基本政策脉络。专家认为,中国自1949年以来第一个“三十年”是以政治为中心,第二个“三十年”是以经济为中心,第三个“三十年”重点应是以社会建设为中心。
文章摘编如下:
十二五规划 改善民生为主脉
关系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十二五”规划逐步进行,今年可谓是“十二五”的“准开局之年”。两会期间,众多官员、代表、委员围绕“十二五”展开热议。改善民生,推动民富国强,下更大力气解决收入分配、医疗、教育、住房、社保等重大民生难题,预料将成为“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政策脉络。
今年是执行“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十二五”规划已经进入最后的编制阶段。今年两会上,各界人士就“十二五”加紧讨论。
中国过去数十年经济长期高速增长,极大增强了综合国力,但与此同时遗留了经济社会发展结构不合理、国内需求不足、收入差距扩大、社会建设滞后等问题。“十二五”规划与以往五年规划的不同之处在于,将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致力“民富国强”,改变“国富民穷”,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首要解决分配问题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两会前夕的省部级干部研讨班上,谈到调整经济结构时,首要即强调“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高强10日表示,国民收入分配问题涉及到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比财政分配范围要大得多,这一问题将在制定“十二五”规划中研究解决。
高强解释说,在今年的预算安排中突出解决的就是民生问题,对于公众所关心的一些问题,如教育、农业、医疗、文化、社保、就业等方面的支出,都做了突出安排。上述几项涉及民生的重点支出,都大大地高于财政支出平均的增长,体现了政府关注民生的一种态度。
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蒋明麟亦指出,“十二五”规划要切实提高民众收入水平,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阳光财政,大力促进就业,做好扶贫解困工作。
公共财政推社会建设
蒋明麟同时敦促政府财政部门从“经济财政”转变为“公共财政”,在“十二五”规划中,真正按照社会建设的规律去搞社会建设,财政支出向社会保障、医疗改革、义务教育、保障性住房、环境建设等民生事业倾斜,并加强对财政部门和社会建设工作的问责。
全国政协委员赵金铎10日呼吁,国家在编制“十二五”发展总体规划时,应更多地向民族地区倾斜、向农牧区倾斜。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十二五”期间要更关注民生问题,中国自1949年以来第一个“三十年”是以政治为中心,第二个“三十年”是以经济为中心,第三个“三十年”重点应是以社会建设为中心,全方位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
两会成“十二五”博弈场
两会作为共商国是的政治平台,也成为“十二五”的博弈场。来自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借助这一平台“推销”本地,争取将本地发展纳入“十二五”,以其获得中央在政策和资金层面上的扶持。
人大、政协本来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反映民意、汇聚民声、集中民智,两会的举行也同样有这方面的考虑。代表、委员们为当地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正是认真履职的表现。同时,为建言“十二五”,代表、委员也做足功课。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及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谈到2010年工作安排时,也都明确表示将围绕“十二五”举行专题调研。这有助于中央集纳各方面意见,综合平衡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利益,这有利于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使“十二五”能够让最大范围的民众从中受惠。
除了向大会提交议案,各地也利用一切机会进行“推销”,广泛联络记者,就记者关心的问题仔细“备课”。在两会新闻中心里,也都摆满了各省自己制作的文字材料、画册、视频光盘,介绍本地的发展情况和未来规划展望,供记者取用。(马浩亮)
来源:中新网 编辑:宁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