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2日资料
记者:
让你最煎熬的事情究竟是什么?
李连杰:
最煎熬的基本上就是个人、集体、政府、领导人,体制内、体制外,每个人都觉得这是好事,但是还是没办法解决一些问题,这个是比较费心的事情。所以头发会白的事情。
解说:
为了更高效地实施公益项目,2008年10月李连杰转到上海曲线救国,成立的上海李连杰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作为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计划的执行机构。虽然有了独立法人的新身份,但这样的方式,显然离李连杰最初的梦想仍有很大的距离。
金锦萍(北大法学院非盈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
单从法律意义上讲的话,非公募基金会是不能够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去募集善款的,包括比如说发广告、发短信,然后在出租上(宣传募集)等等。
解说:
在壹基金走过艰难的三年后,李连杰一番倒苦水的话,引来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而这似乎并非他所想要的。
2010年9月22日资料
李连杰:
我觉得也很抱歉,中国红十字会因为我说了一些话带来了很多的被动,因为我对于中国红十字会来讲,我应该是感恩的,我真的非常的感恩红十字会历届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一直在指导着、扶持着壹基金计划,没有他们根本不可能有今天的壹基金。
解说:
几个月前,李连杰还在用黄灯形容自己的处境,他的选择是继续前行,因为前面有可能是红灯,但也有可能是绿灯,如今绿灯真的亮了起来。
王振耀:
后来看,李先生就不断地实现突破,一点一点地努力做,用他演员的话说形象,都听说过,那就是现在哪是他的光环,不是装孙子,是当孙子,真的到处求人。他过去做体制不太顺,是有这个问题,转化过程中也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体制方面。我觉得现在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是一个很大的好事。
主持人:
壹基金的转型是不是会给以后带来这么一种示范效应,就是变成公募基金的这扇大门就算揭开了?
白岩松:
闷热是希望这样,但是为什么也要有节制,但是坚决要热烈地鼓掌,就怕它成为一个特例,然后像一个标本一样摆放在这儿,将来所有的跟进者依然跟不进来了,这种可能性不是说没有。但是我们现在看到了,为什么这又有积极的层面,我们一直在用黄灯形容,其实绿灯是改革的结果,黄灯区如果能更多地拓宽的话,才能有更多的改革的空间,我觉得这一次恰巧去年是深圳特区30年,之后深圳市一直在思考,我们将来特在哪儿?所以作为志愿者最多的一个城市,公益事业的需求非常旺盛,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它跟壹基金一拍即合。
而反过来看壹基金,我觉得它给社会的一个启示是什么?一个是真想把这个事做好,另外最重要的是人才。恕我直言,甚至可能得罪人,在国内的很多的基金会里头,壹基金所团结来的这批做公益的人是我看好的几乎素质最高的。它不仅能把体制内的王振耀调过来,他干事的人也相当年轻,还能把明天有可能出席的像王石、马云等等的人,聚集到壹基金之下。因此中国的慈善事业的发展,还真不能说一夜之间立即就发展起来,我们现在没有那么多的人才,将来如果这个口子开了,慢慢地去发展,能够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我觉得将来不管是民间的,还是公募基金,都会在人才脱胎换骨之后有更好的发展。这是我特别期待明天壹基金能给中国慈善事业所带来的巨大的启示和推动力。
主持人:
壹基金它会不会也成为一只“鲇鱼”?
白岩松:
会,我希望它是三个方向的。第一个方向刚才已经说了,将来也能帮助更多的基金会,民间的也能成为公募的基金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不是多多益善,在美国这种公募基金,能向所有人募集款项的基金占它全部基金的1%,这是徐永光先生特别介绍的一个数字。也就是说,大部分还是花自己的钱做慈善事业的。这一点现在很多的年轻人都可以做,你只要抛200万就可以成立。这是它第一个“鲇鱼效应”。
第二个“鲇鱼效应”,我希望对它自身,也就是说壹基金过去有好的,有不好的,都可以推到红十字会,大家对它的不满意,也会转嫁到红十字会去,所以红十字会又做了很多事,又会有一些委屈。但是接下来对不起,壹基金所有干的好或者不好,都在你自己的身上,你要更透明,更独立,就像一个上市公司一样,迎接全社会的监督。
最后一个,我期待的“鲇鱼效应”是,它一转型,能对我们现在的略有一些老态的公募基金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实我们很多的公募基金做的事情很多很多,但是由于种种因素,体制等等各方面的因素,人才储备不够,机制不灵活,办起事来费劲,希望它们能够有所突破。
来源:央视《新闻1+1》 编辑:段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