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6月14日报道:“
中国新设计”展览6月7日在意大利“时尚之都”米兰开幕,中国年轻设计师们向世界展示他们的创意和设计。
中国设计师的作品在过去几年中很少出现在国际
时尚杂志里,也很少能与各大奢侈品品牌竞争市场,但是现在,随着年轻一代的中国设计师日益成熟,这种想象在发生着变化。
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正在进行的“中国新设计”展览将进一步呈现他们的作品。
作为意大利“中国文化年”的重要交流项目,此次艺术交流展旨在介绍中国年轻设计师的设计作品,在平面、服装、多媒体、建筑、家居等领域与意大利公众交流设计在当代生活中的概念和应用。此次展览精心甄选了29位中国年轻设计师的134件作品。才华横溢的年轻设计师们向意大利观众呈现了中国当代设计的风采与内涵。 “中国新设计”展览将在
米兰展出3个多月,意大利工业重镇都灵同时启动这一展览。
中国文化部部长蔡武在展览致辞中说,期望意大利民众能够借此展览走近中国,体验一个开放、多元、民主、和谐、充满魅力的中国,并由此进一步加深中意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代表新一代设计师的张达将展出其“平”系列作品,极富个人风格和艺术思考。王一扬的服装设计作品试图在高度西方制式化的男装类别中以个人化的角度和本土化的方式做出新的尝试。多媒体设计师朱津京则带来代表性作品“诺基亚—李小龙”。
“这些中国年轻设计师们的共同点是善于运用中国文化作为设计北京,他们的设计都和实际应用结合,并且附有创意,” 尤伦斯文化教育部主管、“中国新设计”策展人,“中国新设计”系列讲座发起人崔峤说道。
“这个展览坚持原创、独立的策展精神,向意大利,以及世界,展示中国最新,最前沿的设计作品,” 崔峤说。
此次由尤伦斯主办的“中国新设计“大展还特邀建筑大师张永和、青年设计师代表刘治治、广煜为策展顾问,张永和将担任此次展览的展厅设置,刘治治和广煜则为会负责此次展览的平面设计。
“这次活动是中国政府第一次把现代设计展览纳入到国际交流的官方活动中,” 35岁的中国平面设计是刘治治表示。“以往世界了解中国通常是一些传统的文化,比如舞龙舞狮,中国京剧等。我相信,这次的展览会很好地向世界介绍当代中国年轻人的风采,以及这些设计师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文化。”
来自北京的设计师刘治治是中国年轻设计师的代表之一,他曾为798艺术区,以及在三里屯新开的“BNC薄荷糯米葱”中国原创设计概念店,设计海报。这次“中国新设计”的展览中,他设计的一些海报,以及书籍封面,将展出。
刘治治说,平面设计在中国起步很晚,直到1992年的“平面设计在中国”展才让这位年轻设计师对平面设计有了一定了解。
“那时候我还是个高中生。那次展览是国内第一个严谨规范的平面设计竞赛。从小我就对绘画和创作感兴趣,那次展览让我知道了我今后的努力目标和我真正要做什么,”他回忆道。
2002年从中央美院平面设计专业毕业后,刘治治和他的两个同学创立了MEWE设计联盟工作室。他们早期的客户都是798艺术区里的艺术家,建筑师和设计师。
他说,这个工作带给他最大的乐趣和挑战就是为客户产品设计的同时加入自己的思想。“平面设计也是设计师表达自我的一个平台,这一点我相信是任何领域的设计师都很看重的,”他说。
来自上海的设计师王一扬很赞同这个观点。 “现在关于由‘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的话题很多。个性与实用性凸现在中国年轻设计师的作品中,”王一扬说。
王一扬是中国“70后”设计师的典范代表。他是将现代艺术与服装完美结合--“茶缸”创始人,他的品牌在香港,日本和法国都有店铺。对于这个熟悉市场却仍紧握艺术信念的设计师而言,他指出,中国年轻一代的设计师们正在朝着非常正确的方向前进。
中央美院首饰设计系教授滕菲认为与前辈相比,中国年轻一代的设计师们更加立足于国际市场,紧跟设计前沿。48岁的藤菲作为中央美院首饰设计系的创始人经历了中国设计的发展过程,从美院附中到美院,后来又到柏林艺术大学上学,她见证了中国设计师的发展与变化。
她的父亲是为书法艺术家,小时候家教很严格的藤菲对首饰设计完全不了解,学习版画的她直到去德国留学才慢慢接触了这种设计。
“中国人很保守,那个年代的人们穿着也很朴素,更不会佩戴首饰,德国的学习生活让我打开眼界,进入到首饰设计的领域,”她说。
1994年藤菲回到国内,在服装学院教书,但是她的“首饰设计为个人服务”的理论并不被接受。
“老一辈的艺术家们有很强的工艺基础,但是缺乏冒险精神。而现在的年轻设计师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她说。
藤菲还指出,首饰在国外跟现代艺术的发展是同步的,已经走得很远,发展得也很快,可是现在在国内连概念都还没建立起来,差距是很大的。对于设计师来说,创造性思维与想像力是第一位的,同时要具备动手能力。“拿中央美院来说,每年都有很多富有创意,动手能力很强的学生,他们善于创新。”
中国年轻设计师们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很难与国内大众市场接轨。他们的作品对国际市场和业内人员有很大吸引力。
“所以的设计师都希望大众可以接受和了解自己的作品,但是在中国,在设计师和大众消费者之间有一个空缺,”崔峤说。“大众市场的缺乏,推广不力,以及公众对原创作品的认识,都造成了这一个问题,但是我认为这个现象正在改善。”
藤菲教授认为虽然面临市场接轨的困难,但是越来越多人选择设计专业。每年她都会将毕业生推荐到各大时尚品牌去实习,接触最新鲜的设计理念和市场操作。(中国日报记者 陈楠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