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街头一位老人在卖艺,年迈的他还要继续讨生活。
在香港,许多退休老人和年轻人一样忙碌,仍为生计奔波。由于没有全民养老保障,多数香港人从工作开始,就得为养老做准备。如果年轻时没有赚到足够的钱,老了以后“颐养天年”、“享清福”就只能是梦。
香港人 老来仍奔波
黄伯70多岁了,还在香港观塘区的街头卖香蕉。一块塑料布铺在地上,就是他的小摊。夜幕降临,晚上8时他还没吃晚饭。“下午三四点吃过了,吃的公仔面(方便面)。”他笑着对记者说。
他头发白了,皮肤晒得黝黑,却总是笑脸迎人,说:“我顶得住,顶得住!”但是附近的街坊都担心他顶不住,所以常常有人花20多元(港币,下同),只买走几根香蕉,或者干脆静悄悄地放下一个盒饭。
80多岁的许伯,曾经是一个木箱师傅,曾帮老板打理过一个工厂。但人到中年,木箱被货柜淘汰,从此只能做散工,积蓄也在太太患病时耗尽。70多岁时,许伯去应征最后一份工,是薪水不多的外卖,唯一的好处是包两餐。现在,他靠政府的综合援助金生活,一个月2300多元,由于太太身体不好,常常不到月底就花完,有时不得不向街坊借钱。
“这个社会,在越来越发达的同时,也将许多曾经作出贡献的老人遗忘。”香港媒体发出这样的慨叹。
多数香港人从开始工作就要为自己退休做准备:首先要有自己的物业,其次要存到足够多的钱,才能在退休后做到衣食无忧。在香港有相当数量的低收入群体,他们艰难养家,身强力壮时兼几份工,到退休也存不了多少钱,只好继续工作。据统计,香港每3位老人就有1位处于贫穷状况。
统计显示,香港年纪最大的汽车教练是92岁高龄,70岁以上的小巴司机有100多人。2010年夏天,一位80岁的小巴司机在终点站停车等候时中暑(节约汽油,没开空调),被同事们发现时已回天乏术。在香港餐厅,常常能看到头发花白的侍者,许多大门的门房,也常由老人担任。条件好一点的老人可以开个小店,但是更多的老人只能做一些年轻人不愿做的事,甚至去拾荒。
其实不止是穷人,一些香港企业的老板,到了七八十岁,甚至年近九旬,也还每天去上班,因为放不下企业,或者对下一代接掌尚无信心。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人都快步上前,就算到老来,也停不下脚步。
“衰仔纸”饱受争议
香港媒体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件事,一个78岁的老人,在便利店掏出水果刀,威胁店员说要打劫,店员看着他的样子实在不相信,问老人家是不是在开玩笑。老人坚持,并且催促店员快点报警。警察来了,老人说,自己肚子饿,希望去坐牢,这样可以有饭吃。
老人之所以出此下策,是因为政府之前停了他的综援。他住在深水埗的板房,也就是那种一个房间被隔成几个小房间出租,大小也就是一张单人床那样的地方,夏天太热,于是他搬到马路上睡觉,社会福利署的官员通常会抽查那些申请综援的人士,发现找不到他,以为他欺诈,于是停止了他的综援。
综援是香港最主要的长者保障制度之一,为了防止有人钻空子,综援的申请条件和事后审查都十分严格。其中,“衰仔纸”的规定最受争议。所谓“衰仔纸”,就是子女要提供“确定不供养父母的证明书”,老人才可以领综援。谁又愿意自认“衰仔”?有些老人愿意申领综援,但他们的子女却不愿意签纸,结果造成两代人之间的关系破裂。
香港回归14年来,民间不断发出建立全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声音。但是,到2010年底,香港65岁以上老人已达90万,到2030年将增至210万,达香港人口的1/4。如此严重的老龄化,如果实行全民养老保障制度,财政是个巨大的难题。
回内地养老怎么样
除了综援,香港还有多项针对老人的保障制度。香港人把高龄津贴叫做“生果金”,政府对65岁至69岁的老人申请生果金设立了资产限额,资产高过限额就不能领,70岁以上,则可无条件领取,每月约千元。
从58岁开始,香港的老年人可以开始申请公屋,60岁开始按排队先后租住公屋,公屋的租金从200多元到3000多元,视屋子的面积与品质而定。政府还推出“共享颐年,优先配屋计划”,为愿意合租公屋的高龄老人优先配屋。
如果能申请到综援,加上生果金,每月有3000多元。再住上便宜的公屋,还是能维持基本生活,不至于挨饿受冻。行动不便的老人还可以申请政府资助的老人院,可惜老人院床位奇缺,很多老人等到死也住不进去。
到内地养老,也是香港老人的一大选择。2010年,广州市有15万香港老人居住,以致广州的养老院一床难求。不过,随着内地房价、物价节节上升,深圳超市的酱油已经贵过了香港,这两年,广州、深圳的香港老人出现回流现象,毕竟,综援和生果金都不能跨境领取。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段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