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微博用户正在快速增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月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暴涨到1.95亿,增长率达208.9%。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去年8月在国内6个城市组织的微博用户调查显示,“70后”和“80后”是最主要的微博用户,分别占到29.4%和59.1%。他们的微博使用率最高,平均每天发11条微博。这个人群更愿意传播自己的观点,更有网络影响力,也更有消费潜力。
微博影响力有多大,要看粉丝数量的多少。一段关于微博影响力的比喻在网上广为流传:“粉丝超过100个,你就是本内刊;超过1000个,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个,你就是本杂志;超过10万个,你就是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个,你就是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就是知名电视台;超过1亿个,恭喜你,你是CCTV。”
如今,粉丝的价值已经可以用真金白银来衡量。《河南商报》7月5日报道,国内有10万粉丝的微博,发广告信息的价码是300元/条;20万粉丝是600元/条;30万粉丝是900元/条;600万粉丝,2万元/条!
《扬子晚报》6月30日报道,新浪草根微博排行榜前50名微博的博主,很多并不是以交流为目的的网民个体,而是一个个运作团队。像“冷笑话精选”、“全球时尚”、“爱情物语”等拥有上百万粉丝的知名微博,背后都有一些投资实体在进行有组织、有目的地包装“运营”。一个拥有几十万粉丝的微博账号在市场上可卖到5万~6万元,在这样的微博上发广告,每条价格300~500元。
据《扬子晚报》报道,南京市十二中应届毕业生赵成,创建了微博“糗事大百科”,不到一年已拥有60多万粉丝,跻身新浪草根微博百强。很多广告商找上门,他大多都拒绝了,只在不影响整体风格和质量的前提下,才接一点软广告,仅这些每月也有2万元的收入。
有人说,粉丝经济时代已经来临。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沈阳认为,粉丝跟传统媒体的观众、读者是相似概念,粉丝经济就是把粉丝以一种关注和被关注的规则凝聚起来,采用各种方式盈利的经济模式。微博是迄今为止最好的精准营销工具,微博的@(呼叫)功能,可以精准到每一个用户;微博转发机制也非常切合由小众到分众再到大众的口碑传播链条。从这个角度来看,微博粉丝可以用来做品牌营销、产品促销、危机公关、事件营销、售后服务、慈善公益等一系列活动。
《粉丝力量大》一书的作者张嫱也表示,微博把偶像和粉丝放到了平等的位置,掀起了粉丝经济的新热潮。现在的经济发展是以“我”为核心的,微博的特点非常适合以“我”为核心的潮流。
据《新民晚报》报道,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不少企业热衷于用微博“隐性”营销,“借助微博用户的公信力打广告,成本比其他平台低多了。”一般来说,粉丝数量超5000的账户就具商业价值,超5万的“网络红人”可能还会招来营销公司主动登门谈合作。合作内容主要包括,按指定要求发帖、转帖、回复或参与投票,完成后通过审核,就能赚取相应报酬。
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微博的经济潜力,虚假粉丝、粉丝买卖等现象也随之而来。据了解,在一些在线交易网站,还有专门售卖“僵尸粉丝”的网店,卖家还提供了多种消费选择。比如,粉丝1000个+转发400条+评论20条=108元;50条评论20元;100次转发8元;只购买粉丝8分1个,100个起卖。
沈阳认为,目前各类评估工具对微博的广告价值略有高估之嫌,因为存在“僵尸粉丝”(即长期没有动态、同一IP地址申请多个微博号码的用户——编者注)、信息欺诈等现象,微博还有“淹没效应”,关注的人太多,旧的未读微博很快就被新的所淹没。此外,用户对不同博主的信任度和广告类博文的相关性,也会影响广告效果。
如今,淘宝网已经开始清理网上买卖粉丝行为,封杀关闭出售“僵尸粉丝”的网店。新浪微博前不久也公开表示,他们每天会通过一套技术手段来甄别、删除“僵尸粉丝”。新浪微博公关部发言人马涛涛表示:“恶意注册是社区的公害,我们每天检查,迄今为止,累计封杀恶意用户数量已达20万个。”
沈阳认为,虚假粉丝也是一种信息诈骗。对“僵尸粉丝”的处理,管理部门可借鉴对虚假广告、垃圾邮件的管理规则进行管理。网友也应积极举报虚假粉丝,同时要意识到,通过人格魅力和理性言论获得真实粉丝才是光荣的。
他指出,粉丝经济现在还处在初级阶段,将来还可以借鉴很多其他的互联网盈利模式,比如,利用语义搜索的精准营销,在搜索中进行排名营销等。在未来,应该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微博粉丝质量进行评估,评估依据不应只是单一的粉丝数量,还要包括博文的质量、粉丝对博文质量的正面评价等标准。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邓京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