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
最美乡村教师达芳:昆仑山下的“达芳汗”
2011-09-15 11:10:22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最美乡村教师达芳:昆仑山下的“达芳汗”

孩子的父母都在昆仑山上放牧,达芳从山下小学上来做家访。记者高腾摄

探索的真心

2002年,一牧场中心小学招生时出现了一个新问题:民语班只招到5个学生。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都要求到汉语班上学习,还有些少数民族学生一二年级时在民语班上学,三年级要求转入汉语班学习。

看到家长们对汉语教学这样热爱。达芳产生了一种想法:何不把民语班取消,全办成双语班?以汉语教学为主,辅以民语教学?要知道,这在当时的新疆,她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少经验。

说干就干,她立即要求民语教师编一本双语教学课本,自己动手开始进行双语教学。而新疆推广双语教学到了2008年,那时,达芳办的第一期双语班学生都小学毕业了。如今的一牧场中心学校,任何一名学生都可以用双语进行学习、交流。

“老师和孩子们都说,我在课堂上时最严厉,谁都怕我。但我下了课堂后,与老师和同学们又最能疯玩,哪里没我哪里就不热闹。因为我深深地了解,孩子是家长和祖国的希望,他们是未来的国家主人,我必须用百倍的努力让这些孩子享受到最好的教育。”

达芳说到一件事:她担任两个小学毕业班班主任时,学前班没有人教,她主动承担了学前班的教学任务。当时班里96%的孩子一句汉语都听不懂。她用彩色的笔给孩子们画了许多画,再在纸片上贴上各种各样的图片,从发音开始,一个音一个音教他们。

“那段时间,我90%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孩子们身上。孩子们也很争气,毕业时都成为各个班老师抢着要的学生。而毕业班多年来一直保持98%的升学率。特别是那一年,毕业班升学考试,数学课成绩平均90分,创了学校的纪录。”达芳说完时,一脸地幸福与灿烂。

滚烫的热心

一牧场中心小学现有300多位学生,80%为寄宿生,最小的只有4岁,最大的也只有12岁。这么小的孩子在一般人家里还是父母的心头肉,但为了学习他们远离了家庭和父母,独自在外求学。为了让这些孩子感受到党的关爱,达芳放弃自己的休息日,把全部的爱倾注在学生们的身上。她多方奔波,争取来太阳能热水器,亲自给孩子们洗澡、洗被褥、理发。当老师30多年,只要在学校,她就坚持每天到学校食堂、宿舍巡查,检查同学们吃得好不好、睡得香不香。

学校好不容易来了一名大学毕业生,却找不到爱人。达芳就四处奔波,给这个小伙子当起了红娘,最终让小伙子组建了美满幸福的家庭。

“都说拴心留人,学校偏远艰苦,来个大学生不容易,我一定要让他们都留下来,让牧场的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

“我最对不起的是自己的孩子,老大刚出生25天,因为领导说学校没老师,我就回到讲台前,给学生上课。孩子小时候没有人照看,我就把孩子独自锁在家里,下课后赶回家看一眼。两个孩子都在十一二岁时送到近300公里以外的朋友家里上初中高中。好在孩子都很争气,都大学毕业了。女儿2006年也考上了教师这个职业。她说:可能是妈妈当教师的原因,她对教师这个职业很喜爱。”

说到这,达芳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那种满足比她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时更灿烂。(光明日报记者 王瑟)

献给最美乡村教师 致 达芳

王斯敏

这里

是传说中分娩美玉的地方

你踏着丝路的驼铃而来

千万年的大漠苍凉

19岁的青春火烫

长在马背上的“小巴郎”

用笑容列队欢迎

清亮的瞳孔里印着你

你眼中映出他们皲裂的梦想

从此

柔弱身躯张成网 挡住了

昆仑山北麓的雪

塔克拉玛干的罡风猎猎

爱超越语言

伸向心意相通的明天

温柔打磨的手中

粗砺褪去 美玉流光

36年

36个荒芜开出希望

36个花期见证成长

孩子们向着山外飞翔

玉的光 在夜空写下诗行

你是温暖

是皎洁了天山的雪莲

是牧民们心中最美的“达芳汗”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编辑:马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聚焦“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今天(28日)宣布,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第三次会议研究决定,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瞄准9月29日21时16分至21时31分窗口前沿发射。>> 详细

各地新闻
干部群众普遍认为,“七一”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详细
点击排行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举行 胡锦涛作重要讲话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