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科学家是否参加本次任务
一直以来,港澳同胞对我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十分关注,并给予了大力支持。目前,工程的相关系统与香港的一些高校以及科研机构已经合作开展了一些基础研究和学术交流,在后续的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建设中,我们欢迎港澳的科学家更多地参与到这个工程中来。
11时38分,发射塔架开始关闭,等到发射前40分钟才能打开。秦宪安 摄
国际合作和中国航天对国际航天格局影响
我们一贯主张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加强空间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包容性发展。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我们与俄罗斯、德国等国家以及国际宇航联等国际航天组织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神舟七号飞行中,2名中国航天员分别穿着“飞天”舱外航天服和从俄罗斯引进的“海鹰”舱外航天服实施了出舱活动;此次天宫一号上,将搭载300面国际宇航联合会(IAF)会旗;在今年即将发射的神舟八号飞船上,中德将联合开展空间生命科学实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还参加了俄罗斯组织的火星500试验,包括中国王跃在内的6名志愿者将于今年11月初完成为期520天的模拟火星飞行试验,返回地面。
中国载人航天一直按照中国政府在1992年制定的“三步走”战略逐步发展。按照规划,在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后,我们将进入到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建设阶段,相比美、俄航天强国,我们仍然是处于突破载人航天基本技术阶段。计划建设的中国空间站,一方面将满足中国在近地轨道上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需要,另一方面,也将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为人类探索并和平利用太空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空间碎片及应对措施
人类自开展航天活动以来,就不断产生空间碎片。目前可观察到的、尺寸约10厘米以上的空间碎片就有一万六千余枚,观测不到的更是难以计数。如何妥善处理此问题,确保各国外空活动安全,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
中国一直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参加有关国际组织关于空间碎片问题的讨论,并愿意与国际社会一道,为妥善解决空间碎片问题作出努力。中国将进一步加强空间环境保护工程、空间碎片监测预警工程和航天器防护工程的建设与应用,对任务后的航天器和运载器积极采取空间碎片减缓措施。
此次天宫一号任务,我们采取了几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加强了空间碎片的监测和预警;二是天宫一号采取了防护和规避措施;三是在其寿命末期,将主动离轨,陨落指定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