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西双版纳州与老挝正式启动边境生态保护长廊和国际生物廊道建设。这是西双版纳州在中老边境生物多样性绿色长廊建设和边境生态安全跨境联合保护方面探索出的一条新路径。
中老边境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中老双边保护管理部门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采取分段连线方式,努力构建起长约220公里、平均宽约9公里、面积约19万公顷(其中核心保护面积为11万公顷,双方各占一半)的中老边境绿色生态长廊和国际生物廊道建设,建立牢固的中老边境绿色生态安全屏障。
西双版纳州与老挝边境生态保护合作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在勐腊县辖区与老挝北部3省的6个县开展森林防火合作,建立了中老边境森林防火联防联控长效机制。2006年以来,在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CI保护国际等组织的支持下,在边境一线开展亚洲象保护、监测与研究,取得显著成效。2009年,双方在中国西双版纳尚勇保护区和老挝南塔南木哈保护区建立5.4万公顷的中老联合保护区域,搭建中老边境联合保护新平台,在资源保护、联合巡护、人象冲突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目前,“中国西双版纳磨憨———老挝南塔省磨丁跨境经济合作区生态保护区域规划”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即将步入实质性合作阶段。
今年10月中旬,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派出专门工作组到老挝,与丰沙里省农林厅就边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及具体合作事项进行了多次会晤与商讨,并达成共识。10月27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丰沙里省农林厅在景洪签订了中老边境联合保护区域框架协议,共建面积约5.5万公顷(中方2万公顷,老方3.5万公顷)的“中国西双版纳与老挝丰沙里边境联合保护区域”。此联合保护区域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中老边境第二个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区域建立。它对中老边境生物多样性绿色长廊建设和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来源: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通讯员 张国英 王斌 记者 李映青)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