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媒体日渐式微,一个以各种新兴通信和传播工具为基础的新媒体时代已经崭露头角。毫无疑问,传统平面媒体已经走到了一个转折点上。
如今的新媒体时代,多数年轻人都是依靠手机阅读和互联网作为了解新闻的主要工具。据有关资料统计,在美国,1964年尚有80%的美国人看报纸,今天却只有50%,其中年轻人不到20%。作为纸质媒体,正受到来自网络、手机、移动电视等新媒体的强烈冲击。报纸的发行量正在逐年下降,读者在逐年流失,广告投放也在逐年减少,这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现象。
对于纸媒的现状,业界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声音是,在数字时代平面媒体都必然出局,纸媒消亡只是时间问题;另一种声音则相对乐观,认为当前中国报业市场发育还不充分,面对数字媒体的冲击,纸媒仍然可以通过增量突破,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
对于纸媒来说,正走在一个十字路口,也可以说,现阶段既是生存危机,又是很好的发展机遇。
新媒体的信息源主要还是纸媒
不论是互联网,还是手机阅读,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传播速度快,可以让读者第一时间知道消息。但是,新媒体的信息传递也有其弱点,那就是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与权威性在网络平台上如何确认的问题。以微博为例,很多信息是无法证实的。
在这一点上,纸媒信息来源的权威性和可靠性是新媒体在短时间内无法比拟的。所以,现阶段,不论是知名门户网站,还是手机阅读,消息来源大多取自于传统的纸质媒体。也可以这样认为,现在的电子传媒与传统纸媒仍有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依存关系可能会逐渐被弱化,因为目前很多信息资源是共享的。一旦新媒体信息来源权威性树立起来,其完全可以不依靠传统纸媒,这也是纸媒现状所面临的危机。
纸媒的寒冬越来越近
纸媒的寒冬似乎越来越近。不论从受众人数、阅读时间还是广告收入都在呈下降趋势。据统计,在2008年12月到2010年3月,美国有超过200家报纸被迫关闭。据媒体报道,美国报业的生存危机主要表现在:发行惨跌不止,广告支柱瞬时倒塌,新闻纸价格剧烈波动以及报业集团的股价急剧下降。
纸媒生存危机还表现在阅读报纸人数和时间的下降。根据CTR市场研究的受众媒体接触数据表明了传统报业的趋势:2001年报纸的日到达率为71.2%,2009年下降到64.9%,同期互联网的日到达率则从5.9%上升到36.9%。报纸8年间下降6.3个百分点似乎并不太严重,但其结构变化却体现了变化的严重性:2005年15-24岁报纸读者的日到达率为61%,2009年下降到48%,4年下降了21%。同期25-34岁读者日到达率从70.7%下降到64.7%,高等学历读者从78.6%下降到71.5%。
面对媒体大环境的变化,有些纸媒已经作出调整方案,把理论、评论和深度报道作为主打,不再追求过去的信息量。
数字转型成必然趋势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纸质媒体一直在进行数字化传播的尝试。国内的绝大多数报纸,在印刷发行纸质版的同时也在进行数字化传播,在网站提供电子版。据有关统计,国内已经有1100多家报纸建有独立域名的网站。
但是,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报纸刊物停止了印刷发行纸质版,而专门以电子方式出版。对于绝大多数报纸期刊来说,纸质版仍然是它们的主要存在方式和生存依托,采编及管理人员主要服务于印刷版,广告收入及销售收入主要来自于印刷纸质版。
随着新媒体的介入,纸媒在发展中逐渐显得有些弱势。但是,纸媒也在探寻属于自己的道路,有些纸媒通过移动终端找到了一种新的发展途径。一批率先进入手机终端领域的纸媒在苹果、安卓等移动操作系统开发客户端,抢占移动智能终端的市场。
目前,报纸期刊自行开发的移动客户端全部是免费的,中国的多数消费者还没有付费阅读的习惯,更何况免费新闻充斥整个互联网站。有关专家表示,手机阅读的优势在于客户端的版式页面、翻页阅读,既可以继承报刊的广告形态,精于设计,巧妙构思,又可投放视频广告,以形象取胜;既可大众化地广而告知,又可实现小众化的精准投放。
毫无疑问,传统平面媒体已经走到了一个转折点上。从现在开始,就必须要跳出单一的报纸经营模式,而要将报媒的发展纳入到文化产业链的思考之中,只有这样,纸媒才能在新媒体的强力冲击下继续发展。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编辑:邓京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