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长火钳烫孩子:师德沦丧催化了“棍棒教育”
与老师“心情不好”有关导致的暴力体罚充斥校园,此前媒体曝光的教师或因为心情不好体罚学生导致学生住院,或心情不好体罚学生用笔戳胸教鞭抽腿,或借机拳打脚踢,最终将学生转变成其泄愤的工具。与学校教书育人的最初本质大相径庭,渐行渐远。
北师大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诸多为人师者的人生圭臬,是诸多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铭。传道授业更要行为世范,要求教师不仅仅充当知识的传播使者,更应育人于点点滴滴,以崇高的师德来为学生做好榜样。“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告诉世人的是教师职业难以磨灭的示范作用,这也必然要求老师应当以学生家长的角色在教学中传授知识,树人育人。
在师德沦丧的大语境之下,与之伴随的是暴力体罚和冷暴力。嫁接个人情绪到学生身上,触目惊心的暴力体罚后面难以掩饰的是个别教师的“不称职”。课堂上的棍棒教育,在素质教育的背景要求下自然备受诟病。这也要求在办学资格和教师素质方面严格考核,宁缺毋滥。
带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情,自然觉得“不打不成器”,于是选择棍棒相加。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同时,《教育法》、《教师法》和各地《教师管理条例》都严格规定“教师必须为人师表,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学生享有人身权利不受侵害”,如此一来,教育从业人员自身素养亟待提升,方能缓解日益激烈的师生冲突。
暂且不论其代课老师身份,站在三尺讲坛就理应以教师身份严于律己。因为“心情不好”,所以就有理由体罚学生,两者并无因果关系,但在部分老师心中依旧有千丝万缕的逻辑关系。认为学生稍有不听话,就应棍棒相加,就可以趁机将本身的不佳心情发泄其上。荒诞的逻辑之下,折射的是教学理念的大滑坡,以及师德师风的步步沦丧。(四川新闻网/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