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两年,“小处方”医生王争艳特别忙。自从2009年9月通过群众海选当选“武汉市人民满意的好医生”之后,远近患者慕名而来,王争艳坐诊的湖北武汉市金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是排着长队,她要求自己比过去还要耐心、细致。
另外,各地卫生部门、各医院纷纷请她做报告,给医生们讲讲医德,她一场接一场地讲,而且要求自己每场不可重复。她说:“我希望‘好医生’越来越多。”
让病人花最少的钱治好病
今年57岁的王争艳是武汉市汉口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金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从医近30年,她平均单张处方不超过80元。王争艳说:“我自己也是一个普通劳动者,病人的愿望我都知道,他们就是想让你用最小的代价治好他们的病。”
家住武汉的63岁退休工人王建生去年突发高血压,去市里的大医院开了800多块钱的药,吃了却没什么效果,慕名找到王争艳,没想到她开了一个每月只需几十元的处方,没过多久就把血压降了下来。
开小处方,需要仁心,更需要仁术。“你让病人花钱少,但治不好病也不行呀。”王争艳说。王争艳毕业于同济医学院,一代名医裘法祖曾给她上过大课,“先看病人,再看片子,最后看检查报告,是为上医;同时看片子和报告,是为中医;只看报告,提笔开药,是为下医。”她牢记老师教诲,接待每位患者的时间,平均不少于15分钟。
黄陂农民刘耀东曾因持续消瘦四处求医,做过很多检查,花费数千元无果。他抱着一线希望找到王争艳,王争艳没有立刻开单检查,而是耐心地听完他的讲述,还仔细看了以前做过的检查结果。一番看、触、叩、听后,王争艳问:“您是不是得过血吸虫病?”刘耀东非常惊讶:“几十年前的事,您怎么晓得?”病因找准了,再开药方,没花多少钱,刘耀东的病就一天天好起来。
王争艳坐诊,总像是在和病人拉家常,看似无用,实际上她在其中找到了不少与疾病有关的信息。“我讲治病防病,这也是一种健康知识普及教育。”王争艳说。
盼所有医生都成好医生
今年1月以来,在武汉市以及襄阳、荆州、黄冈等地,王争艳事迹报告会一场接着一场。“对医生,病人是以性命相托的,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种托付和信任更为沉重和神圣呢?”王争艳在报告会上如是说。
今年4月,王争艳来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为该院500多位医护人员及母校的研究生们做报告。“在一个真正的医生眼里,根本不应该有大处方、小处方之分,只要一个医生本着善良之心,多为病人考虑,因病施治,所有的医生都能成为一名‘好医生’。”王争艳说。
其实,王争艳“怕”这些社会活动,在诊室为患者治病时,她才最自在。年龄不饶人,各种工作太忙,她也觉得累,人也瘦了不少。但是,王争艳还是尽心竭力完成这些“额外”的工作,她说:“我现在除了要以更细致的服务对待我的病人,更要尽力在医务工作者中传播我的理念,正如我的名字——百花争艳才是春嘛!”
王争艳不厌其烦地诉说着自己的理念:一个医生最大的价值在于全心全意地为病人着想治好病。而一个医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金钱的多少,而在于患者对你的信任和依赖。
王争艳毕业于名牌大学,许多当年的同学、校友,都已成为大医院的骨干,收入、地位远在她之上。也有不少人劝她离开社区,到大医院发展。但她就是舍不得离开那些像亲人一样熟悉的病人。王争艳先后待过多个门诊站点,每到一处,都有老病人辗转追随,又有新病人聚少成多,成为她的新“粉丝”。知道她从不收礼,常有病人买下一兜水果或菜,等在她骑车下班的路上,看见她,装成是偶然遇到,嘴上寒暄着,手使劲把东西往她车筐里塞。走在社区里,不少找她看过病的病人会热情地和她打招呼。每当这时,她心中无比幸福和温暖。
王争艳还经常替患者垫钱,几块钱的挂号费,十几块钱的药费,虽然不多,但是多年来,却保持着一个“纪录”:垫出去的钱,从来没有不还的。
“被人需要、被人感谢,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那才是真正的幸福,那才算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一个人一辈子,能吃多少、用多少?天天钻在钱眼里,有什么意思?像我这样,天天走在路上,都会被很多病人祝福和感谢,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很幸福。”王争艳说。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