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陆倩倩(右二)与村民讨论甜瓜种植技术。记者邢兆远摄
三年前,也是初秋时节,记者挤在人群中,送首批大学生“村官”到鲁南的村村寨寨任职。师长对学生的嘱托、父母对孩子的叮咛,当时那些情真意切的话语至今还回响在记者的耳畔。
如今“村官”的工作、生活情况如何?他们的“根”在农村广阔天地的厚土中扎深了吗?带着关注与牵挂,记者走进蒙山深处、泗水之滨,寻找他们成长的足迹。
“不把自己当外人,要把劲头使在村里”
8月31日,天刚蒙蒙亮,记者来到宁阳县泗店镇大孟村,急于想见到被称为“拼命丫头”的村官赵菊。
“找俺村的书记啊,她正带人整修路面哩!我带你们去找”,在村委会门口,白发苍苍的大娘张庆兰一边走一边唠叨,“以前,俺村的路是晴天土飞扬,雨天满是泥,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从村东到村西得半个小时。这丫头来当‘村官’,张罗着修起路,她风里来雨里去,一身泥巴一身汗的。你看看咱走的这道,多平整!”
边走边聊,在街头遇到村民陈强,谈起赵菊来,他的话足有一箩筐:“这丫头刚来时,俺觉得大学生‘村官’也就是摆设,能做啥?还能在这里呆几天呀?也就是‘镀金’一阵子就走了。没想到,赵菊一来倒没把自己当外人,走村串户,把各家各户家里家外的事摸了个底朝天。紧接着,就对村里的电路进行改造,她骑着电动车,跑了镇里跑县里,渴了喝口白开水,饿了咸菜就馒头。安装新线路,需要在沿线村民的房墙上打洞,有的村民不愿意,她就没黑没白地做工作,终于赶在去年元旦前完工,把村里50多盏路灯也更换了,让村民过上了喜洋洋的‘亮堂年’!”
村头上,赵菊正挥锨除土,只见她脸上满是汗水,裤腿上粘着泥巴,完全是一副农村丫头的模样。她用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说:“路马上修好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弄得差不多了,下一步就是发展经济,改良农作物种植结构,尽快让村里人的腰包给鼓起来!”
记者感言:像赵菊一样,大学生“村官”不要把自己当村外人,劲头使在村里,汗洒在田野,为农村发展、农民致富奉献着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才能赢得信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