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9日上午,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之后,顺利闭幕了。
在中共云南省委第九次全会上,省委书记秦光荣代表八届省委向大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中,向全省干部和群众提出了“树立高原情怀,倡导大山精神”的号召,仍然在全省人民心中激荡。秦光荣说:在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伟大征程中,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承载着各族人民的殷切期望。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树立高原情怀,倡导大山精神,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
什么是“高原的情怀,大山的精神”?这个问题在会议上就引发了与会代表热烈的讨论。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地理环境因素对人们的心理素质、生活、生产形态,必然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地理上处于云贵高原之巅的云南省,山地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4%,确实是一个大山里的世界,在人类交通能力有限的年代,大山和深谷阻隔了云南对外的交往、贸易、信息……造成了云南的封闭,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云南的部分地区经济社会,仍处在原始社会的末期。云南的大多数地区,地处在热带、亚热带优越的自然区位下,热照充分,雨量充沛,资源丰茂,人们聚居在高山深谷切割形成的小盆地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习惯了缓慢平静的生活,少了几分强烈的进取心,多了一点“小富即安”的满足。云南人甚至自称为“家乡宝”。
但是从另一个视角来看,高原也造就人们“身在高原”的宽广胸怀,“高屋建瓴”的视角;大山也能锻造人们务实、坚韧,不断攀登,敢为人先的精神。省委书记秦光荣认为:“高原情怀”就是高远、开放、包容,而“大山精神”就是坚定、担当、务实。
早在两千多年前,云南的马帮商队就开辟了通过东南亚进入中印半岛的,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第一条国际铁路,第一个内陆海关,二战时的滇缅公路和中印公路,驼峰航线,中印输油管道等事实,都展现了云南人民的“高原、大山情怀”。历史证明: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发达,是云南各族人民千百年来的热切愿望。
“十一五期间”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云南的经济总量仍然很低,排位在全国靠后,主要经济增速下滑,自然灾害影响频仍,民营经济发展不足,县域经济发展较差,贫困面大程度深,加快发展任务艰巨;产业层次较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凸显,城镇与乡村、山区与坝区、内地与边境以及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至今依然存在。
秦光荣在《报告》中并不隐讳地说:就我省而言,纵向比,发展成就显著、变化令人鼓舞;横向看,即使与周边省区相比,原来跟云南发展条件相当的或不如云南的,现在都已赶超云南,云南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在未来的五年中,云南将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在这个艰难奋斗的进程中,云南省委向全省人民倡导:树立高瞻远瞩,坚忍不拔,不断攀登的高原情怀与大山精神,就更加显得及时和必要。
来源: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记者 吴家春)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