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10点,北京西站。随着一声汽笛鸣响,G79次列车驶出站台。列车将途经石家庄、郑州东、武汉、长沙南等车站,于7小时59分后抵达终点站广州南站。
1月26日,D30次动车也开始了从哈尔滨到北京大约8个小时的旅程。
与此同时,本报记者兵分两路,分别乘坐G79次京广列车、D30次京哈动车,全程体验采访,感受高铁和动车上不同人群的冷暖与期盼。
“不光省时间,主要是方便”
采访对象:武汉某公司销售人员刘国庆
1月23日从武汉到北京,25日从北京回武汉。频繁出差对从事销售职业多年的刘国庆而言是“家常便饭”。
当记者问他这些年乘火车的感受时,老刘打开了“话匣子”。
“最早时是坐绿皮车。1988年,我刚参加工作。单位在湖北武汉,家在河南驻马店,这两个地方就得走6个半小时。现在坐高铁,北京到武汉才4个多小时。”刘国庆说,“更可怕的还不是时间长,而是没有座。那个时候出差坐火车,每次都要提前准备好报纸。为啥?就是用来铺着好有个地方躺着啊。躺车座底下那都不算什么,我最厉害的一回还躺行李架上呢。”
“行李架?”记者不禁抬头看了眼列车行李架。刘国庆笑了,“那时火车的行李架可不跟现在的一样,是一根根钢管排着的,能担动人。”
“第一次坐空调车也很有趣,感觉既舒服又新鲜。”老刘接着说,“具体哪年记不清了,好像是从宜昌到襄樊,那之前我也没见过空调车。上车前就看见车厢顶部并排着几个‘大箱子’,后来才知道那是外置的空调机。”
刘国庆告诉记者,他还坐过郑州铁路局的“中原之星”,“郑州到武汉只有4小时,不仅速度快了,列车员服务也好多了,当时特爱坐那趟车。”
2009年,武广高铁开通。从那以后,武汉出差到广州,刘国庆基本都坐高铁。“时间是一方面,主要还是因为方便。广州南火车站出来就是地铁,不用担心堵车。”
“希望退休金,能再多涨点”
采访对象:北京退休职工王治国夫妇
“终于也有记者问我了。”当得知记者身份时,70岁的贾阿姨有些兴奋。
老两口都是上世纪60年代初大学毕业,先是到部队农场锻炼,后来支援“三线”建设,1992年辗转回到北京。“现在退休了,每月退休金3000多元,看病有医保,门诊超过1300元的部分能报销90%。”王治国说,“两个儿子也都已成家,我们先到广州待3天,然后飞三亚,春节前回北京。”
“是去度假啊,咋不直接北京飞三亚呢?”记者问。“这不是要感受一下高铁吗。速度真快啊,跟我们年轻时坐的火车,根本不能相提并论。”贾阿姨说,“我常跟老伴说,孙女也快上小学了,我们现在也没啥任务了,有时间就找机会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到我们这岁数,健康、开心最重要。”
“希望退休金能再多涨点,哈哈。”贾阿姨笑答:“其实国家挺关心我们的,已经连续几年给企业职工涨退休金了。不过有一点我不太理解,企业退休职工的工龄每年是3.5元,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是4元。这钱相差虽是不多,但同样都是为国家做了贡献,这标准也该一样才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