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当年文天祥慨叹的惶恐滩,如今成为国家重点能源工程万安水电站坝址。库区近4万移民的脱贫致富一直是江西省万安县的工作重点。春节期间,记者在这里看到的情景让人欣喜。
场景一:库区移民变“渔民”
正月初四,是万安县沙坪镇长桥村传统赶圩(“赶集”)日。大早,村里66岁的刘如华老人,在库汊网箱捞了30来斤鳙鱼和白鲢,很快在圩场上卖完,150多元钱到手。
当年水库移民,刘如华选择了“就地后靠”,将家搬上了后山腰。人均0.3亩的耕地,恶劣的耕种条件,很长一段日子甚是艰难。
2004年起,万安县扶贫和移民办对库区移民实施大水面网箱养鱼生产扶持,给每户无偿发放2个标准网箱,对村民进行培训和指导。
“这里网箱养鱼是‘人放天养’,成本低、风险低。我们家开始是3个网箱,现在有200个网箱。去年光养鱼到手的钱超过8万元。”刘如华说。
村委会主任刘垂平介绍,上好的品质还吸引了省城乃至福建、重庆、四川的鱼贩子来这里调鱼。两年前,他们成立了“长胜网箱水产专业合作社”,实现了订购鱼苗、对外销售、价格制定等方面的合作。
“儿子儿媳从广东打工回来过年了。他们在外挣钱,我这把年纪在家也能挣钱,大家都高兴。”刘如华说。
场景二:移民变为“城里人”
正月初三,陈瑞华、廖圣良鸣放鞭炮迎接记者。他们在自己的新家,度过了搬出大山后的第一个春节。
陈瑞华是深山区移民,廖圣良则是库区二次移民——即当年“就地后靠”后,因生产生活条件艰难再度迁移。因符合库区、深山区、地质灾害区“三区”移民条件,他们都获得国家移民补贴,以及县扶贫和移民办帮助。
陈瑞华选择了“分散自找”,在距县城不远的芙蓉镇龙溪村上西小组重置了田地,将买下的旧瓦房翻修成3层砖混结构楼房。廖圣良则选择“集中安置”,在政府统一规划的临近县城的安置区,自建了独栋三层楼房,很是气派。
“我们可以就近在城里打工了。”陈瑞华说。
“孙子孙女上学方便了,骑自行车几分钟就可以到学校。看病也方便了。孩子在外打工放心了。”廖圣良老人很高兴。
“万安县还有‘三区’扶贫移民1.5万左右。我们正思考如何解决各种移民的实际问题。比如,尝试在工业园附近建设移民安置房,方便那些条件差、买不起房的移民打工,作为他们的过渡房。”万安县扶贫和移民办公室主任郭永光说。(廖翊、刘耀金、邹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