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要打开计算机,就可以对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利用、环境规划、用地审批情况一清二楚。” 广东省惠州市市长李汝求一边说,一边给记者演示惠州数字地理信息系统:“一个项目符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周边环境影响怎样,都一目了然。”
过去有句话说:“规划规划、图上画画,墙上挂挂。”产生这种说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技术的限制。以前,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后期实施,大部分图纸以“鸟瞰”图为基础,很难从人的视角去体验城市的规划建设。
“数字城市建设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建立三维模型,从自然人的视角去审视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所有规划和设计都可以直观模拟,使城市空间更具人性化。而且,原先分散到各个部门的信息,也得到了集成”,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局局长徐德明说,“事实上,不仅是城市规划,在城市管理、科学决策、提高效率、节能低碳、服务大众、方便生活等很多方面,数字城市都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日前,本报记者深入山东临沂、江苏徐州、浙江嘉兴、山西太原、河南郑州、广东惠州、湖北潜江、北京市西城区等地,对数字中国建设的状况进行了调查。
建设数字中国,服务国民经济
——已在30多个领域600多个专业部门应用
“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各类信息80%以上与地理位置有关,在信息化时代,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关乎国计民生”,国家测绘局副局长李维森说。“数字中国就是指对中国一切自然资源信息与经济社会人文信息在空间位置上的统一的数字化表示;它主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卫星定位等技术手段,把海量信息数字化,加载在地理信息框架上,在计算机空间中进行虚拟表现。”
自1998年提出“数字中国”的概念,到如今大规模建设和实施,已走过12年的历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中国建设。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求:“推进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提高测绘保障服务能力”。温家宝总理强调:“加快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积极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全面提高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提出:2020年,基本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
多年来,我国测绘部门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获取了覆盖全部陆地国土的卫星影像和超过80%陆地国土的航空影像,测制和更新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建成了一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在这些基础信息的基础上,加载各个城市相关应用部门的数据,实际上就形成了我们各个城市的数字地理信息系统。”李维森说。
近几年来,数字中国不仅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一些重大事件和场合中突显了成效。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国测绘部门累计向100多个部门和单位提供地图5.3万张、基础地理信息数据12TB,为了解灾情、决策指挥、空投空降、抢险救灾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009年国庆庆典的时候,西城区基于数字西城平台,搭建了国庆综合保障指挥决策系统,实现了实时、准确的监测,部署能精确到一米以内。几十万人在短时间内有序疏散,整个庆典时间控制如此精准,在很大程度上都依靠这套系统。”北京市西城区规划分局副局长杨卓说。
“十一五”期间,全国已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0个城市开展了数字城市建设,其中40个城市已经建成,带动各地基础测绘投入约12亿元,并通过边建设、边应用,在规划、国土、城管、公安、工商、税务、环保、房产、卫生、药监等30多个领域的600多个专业部门广泛应用,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行政效能十分显著。
提高行政效率,促进科学管理
——有关部门业务工作的效率提高3倍以上
“建设数字城市,既有利于整合政府资源,避免信息化重复建设带来的浪费,使城市管理和服务空间化、精细化、动态化、可视化、真实化,实现对每个地方、每个时段的准确覆盖。”李维森表示。
据初步测算,使用基于数字城市平台,使有关部门业务工作的效率普遍提高3倍以上。
山东临沂依托数字城市系统,在全市公安机关建立了以警用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的指挥调度系统。临沂对市区2万多根路灯杆逐一张贴了7位数字的辅助报警定位编号。一旦报警人说不清自己的位置,只需要找到最近的路灯杆的编号,接警员就能通过系统得知报警人的具体位置。
数字城市的建设,就仿佛给管理者添上了“千里眼”“顺风耳”,不仅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还极大地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江苏徐州的数字城市平台,对土地调查成果、遥感、航摄影像、基本农田以及基础地理等多源信息进行整合,实现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的动态监管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