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制图:梁昌杰
“改革是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的根本措施,其着力点之一就是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副司长连启华说。
2006年召开的两会上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一系列关系重大的民生改革措施,推动中国经济航船从过多地关注经济发展转向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和改善人民生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颁布实施,这不仅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更是回应民意、惠及民生的教育改革路线图;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筹备就绪,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公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顺利实施……酝酿多年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式启动,着手从体制机制层面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旨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宏观调控措施密集出台,在遏制投机性购房的同时,有关引导市场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一系列措施,将直接惠及中低收入群体;
——在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快速推进,有望于“十一五”末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在城镇,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所有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可在跨省就业时转移;
……
从医疗卫生改革到完善教育体制,从增加居民收入到扩大社保覆盖面,一系列民生改革举措的出台扫除了阻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中央财政大蛋糕的分配向民生领域倾斜力度逐年增大,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奠定了坚实的体制基础,让人感到沉甸甸的“民生分量”。
以山东省为例,近些年来,山东省在GDP断攀升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事业,致力于改善民生,努力让老百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棚户区改造的“济南模式”,就是“十一五”期间山东省着力改善民生的一个缩影。由于历史原因,济南市中心城区遗留有总建筑面积约46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环境脏乱差,安全隐患多。2007年起,济南市政府启动棚改工程,通过“肥瘦搭配”实现零星棚户区集中连片改造,通过群众参与决策实行拆迁安置“阳光操作”,如今已使18万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家住吉林省白山市松江河镇的王美志,上半年告别了居住几十年的木板房,乔迁新居。“我的好日子终于开始了!”搬进楼房那天,王美志热泪不止。
从今年1月开始,吉林省东丰县双庙村农民尹学家每个月都能领到55元钱。“这是我的养老金,多亏有了新农保。”今年63岁的尹学家乐呵呵地说,“给农民发养老金,这是我们做梦也想不到的好事!”正在全国300多个县(市、区、旗)开展试点、覆盖1.3亿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只是“十一五”期间出台的众多民生改革措施之一。
长春去年冬天遭遇了几十年来的寒冷天气,群众的保暖问题凸显。从今年5月起,长春市启动了大规模的“暖房子工程”,为上千栋老旧楼房外墙加固保温板,让百姓过一个温暖的冬天。“暖房,暖心。再冷的天,也不怕了!”长春市吉盛小区的居民张友良说。
虽然尚未“收官”,但综合专家观点来看,“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民生指标总体将实现预期目标,甚至不少指标已是提前完成。具体来看,各项民生指标进展不断提速,老百姓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惠。
当然,民生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社会事业发展仍滞后于经济发展,不断涌现的新问题亟待破解。
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即将挥别的“十一五”改革所书写的“民生答卷”,定将成为令人难忘的记忆。(综合半月谈、新华网、人民网相关报道)
来源:《半月谈》 编辑:邓京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