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在北京布展。这是在展览上展示的C919大型客机(2011年3月6日摄)。该客机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短程商用干线飞机,目前已经进入工程发展阶段,计划2014年实现首飞,2016年完成适航取证并交付运营。新华社发(金立旺 摄)
“十一五”嫦娥飞翔寰宇、蛟龙潜入深海、超算问鼎世界之后,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为己任的中国巨型“科技航母”在崭新的“十二五”将驶向何方?
两会期间,“十一五”科技成就展亮相北京。一个熟悉的身影,面带慈祥的微笑,在国家会议中心幸福地给代表委员们当起了“导游”。这就是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
中国自主创新“骨骼”的营养之源——政、产、学、研、用
记者:我国确定了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十二五”期间,科技进步与创新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中国自主创新的源泉在哪里?
万钢:科技支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骨骼”要强,一在战略,二在企业,三在人才,四在服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有五个字——政、产、学、研、用,这五方面紧密结合。比如高速列车,从引进消化的250公里的时速到挑战全新时速,需要全面创新。科技部、铁道部共同启动了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计划,集聚了25所高校、10多个重点科研院所、50多个国家工程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三大整车厂和500多家零部件厂商。68名院士和上万名科技人员投身其中,实现了车型、制动、驱动、减噪等十大关键技术突破。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力量也是创新不可缺少的营养。新产品要打开市场需要各种投入。我们的风险投资在过去五年增加了约3倍,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支持了2万多个项目。
营养更来源于市场。推动自主创新,特别强调市场运用。科技的应用推广,本身是打开市场的重要一环,它使更多产品能够得到用户的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