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市民日益高涨的志愿服务热情,深圳顺势提出打造“志愿之城”,并探索出由社会组织承接大运志愿服务站点的创新之举。
对任何承办大型体育盛会的城市而言,交通保障都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奥运会期间的北京、亚运会期间的广州均采取了强制性的单双号限行措施。深圳是全国机动车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大运会期间,有近两万名运动员、技术官员、媒体记者来深,按照申办大运时提出的1小时内到达的承诺,深圳的交通保障任务十分艰巨。
“有关部门也曾考虑实施单双号限行政策,但这无疑会给市民的生活生产和整个城市运转带来比较大的影响。”深圳市交管局新闻发言人徐炜表示,经过慎重考虑,为了“少扰民”,深圳最终决定不采取强制限行措施,改由市民自愿申报停驶。
得知政府把大运会期间的交通保障权利交给市民后,从事金融行业的安先生第一时间来到福田交警大队,在服务窗口递交了申请停驶表,他由此成为最早拿到“绿色出行荣誉车贴”的市民之一。他告诉记者,政府把保障交通顺畅的主动权交给了市民,这是对市民的信任,作为一名“老深圳”,他愿意少开几天车,以回报这种信任。
这一创举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市民的广泛赞誉和支持。深圳市交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7日中午12时,全市申报停驶的车辆已达379276辆,其中92%是私家车。
对于深圳在大运会筹办阶段的创新之举,有专家评论道,这种由政府指导、社会组织推动、市民参与的治理模式不仅指向“一时”,更指向“千秋”;不仅适用于交通管理,更可以在其他领域推广延伸。
正如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表示的,随着时代发展,城市管理不再是政府包打天下,应当把更多的事务、更多的管理交给市民、交给社会组织去办,这也是一个城市社会发育成熟的重要特征。
或许,对深圳而言,城市管理者与市民能在互信基础上形成良性的互动与沟通,最终实现城市经营、管理与服务的高效和优质,这才是本届大运会带给深圳市民和这座城市最宝贵的财富。
来源:深圳新闻网 编辑: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