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小药箱承载“大卫生”

2012-02-21 15:34:20 来源:新华时政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责任医生每送一个小药箱入户就建立一份家庭健康档案、做一次慢病筛查。每隔三个月进行一次小药箱维护,对牧民做一次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内蒙古一望无际的草原风光令人神往。但也正因为地域辽阔、居住分散,内蒙古自治区又处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牧区医疗保障基础薄弱,广大农牧民看病难、就医难问题十分突出。

医改工作启动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在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下足功夫,探索出了符合内蒙古实际的医改路径。其中,“健康保障小药箱进牧户”就是一项深受群众欢迎的医改新举措。

启动“健康保障小药箱”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一只铝合金制作的银色小箱,里面装着体温计、绷带、紫药水以及常用的非处方药,一本卫生宣传手册、药箱管理手册和合作医疗证,还有一些蒙药和根据医嘱配置的处方药品,这就是由呼伦贝尔市发放给牧民的健康保障小药箱。与之相适应的苏木(编者注:在行政区划里蒙古语“苏木”相当于“乡”)卫生院责任医生与牧民家庭信息联络制度已经实行开来。

牧民朝乐门的家坐落在离苏木卫生院20公里以外西博嘎查的放牧点,由于忙碌和出行的不便,有个头疼感冒的小病一般都扛着。“自从有了‘小药箱’,一些病在家里就能解决,非常方便。先给‘小药箱’责任医生纳森乌力吉打电话,按医嘱服用药箱里的药品,小毛病基本都能解决。”朝乐门深有感触地说。进入冬季,去往苏木卫生院的路被大雪覆盖。纳森乌力吉医生带着冻伤膏和降压药等药品,为朝乐门的父亲进行体格检查和高血压检查,还带来一张DVD光盘。这是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专为老年人制作的健康教育光盘,其内容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布氏杆菌病、慢性气管炎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看到这些,朝乐门充满感激:“真没想到,打个电话你们就来了,不但是看了病,拿了药,还送来了疾病防治知识,您真是我们的健康好管家呀!”

作为长期工作在基层的卫生行政干部、旗卫生局杨白龙副局长亲历了“健康保障小药箱”工程的设计、组织和实施的全过程。据他介绍,小药箱既装有牧民常用的非处方药,还装着家庭成员必备的处方药品,这些药品都是由卫生院的责任医生按新牧合门诊统筹的30%~40%比例进行现场核销配发的。同时,责任医生每送一个小药箱入户就建立一份家庭健康档案、做一次慢病筛查。每隔三个月进行小药箱维护,做一次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以及药物的配发和用药指导,这样就及时掌握了牧民的动态健康信息。

目前,内蒙古已为牧民群众发放了7000多个小药箱,3万多牧民因此受益。自治区卫生厅厅长毕立夫说:“‘小药箱’的功能还可以继续拓展。除了继续填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外,我们还将把一些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和其他项目囊括到里面,让‘小药箱’承载‘大卫生’。”

推行医疗机构一体化缓解基层卫生人才匮乏

赵耘峰是乌审旗有名的手术大夫,也是旗人民医院的副院长,考虑到他业务精良,一体化管理中心将他兼聘为无定河镇中心卫生院院长,从技术、管理、服务全方位提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手把手地帮带基层的医生。

无定河镇村民张丽的急性阑尾手术就是在镇中心卫生院由赵耘峰大夫主刀的,手术费用除去新农合报销款,患者花费的治疗费不到200元。张丽欣慰地说:“以前做这样的手术怎么也要去旗里的大医院才放心,来回费钱误工很麻烦。现在镇卫生院就经常有专家坐诊,离家也近。”

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从2009年9月开始推行县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模式,即卫生技术人员统一由旗县医院入编,实行统筹调剂、轮流下乡、有序流动、上下互动的管理办法,破解卫生技术人才不愿到基层服务的难题。逐步实现基层卫生技术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

乌审旗医疗机构一体化运行的同时,还启动实施“名医名院走进乌审旗”工程,通过白求恩医科大学校友会,建立与北京各医院医生灵活的协作机制,定期邀请北京各大医院主任医师来乌审旗人民医院坐诊培训,带动全旗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和医学科技创新工作。目前,旗级主任医师到基层巡诊培训、乡村医生到旗级医院轮岗进修和医师双向交流、患者双向转诊的良好机制已经初步形成,进而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

“乌审旗以旗带乡,以乡带村,旗乡村一体化综合改革使全旗优质的医疗资源流动起来,得到了充分使用。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见到旗里医院的专家,看病防病方便放心,政府卫生投入的公益性惠及全旗百姓,这项民生工程惠及每家每户。”乌审旗新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政府副旗长全宇娆如是说。

内蒙古在解决基层卫生技术人才短缺和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上积累了很多经验,如上级医疗机构对口帮扶下级医疗机构,在基层开展巡回医疗,医务人员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必须在基层服务一定时间,以及定向学历教育、委托培养、长短期培训等。这些措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三年来,自治区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全科医生转岗培训550人次,完成全年任务的100%;共为苏木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104名;苏木乡镇卫生院、嘎查(编者注:在行政区划里蒙古语“嘎查”相当于“村”)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岗培训人数分别达12,858人(年度任务5296人次)、23,370人(年度任务11,556人次)和5733人;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派出193人参加全科方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乡镇卫生院招收275名定向免费医学生。

内蒙古在解决基层卫生人才匮乏的同时,加强基层医疗硬件设施的改善。从2009年开始,自治区落实医改任务安排,共实施了161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项目,包括84个旗县级医院、198个苏木乡镇卫生院、1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10个嘎查村卫生室,项目实际总投资39.3亿元。

探索符合实际好办法推进基层医改取得实效

除了呼伦贝尔市“健康保障小药箱”工程,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推行旗乡村卫生一体化的经验以外,内蒙古还探索出了很多因地制宜的创新做法。比如,针对阿拉善等地广人稀的地区基本药物配送不到位的情况,引入邮政物流参与基本药物配送,承担兜底功能;针对药价虚高的情况,发展临床疗效确切、治疗方式简便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的蒙中医药;针对基本药物配送企业多、能力不足的情况,采取以盟市为单位选择配送企业的做法;针对基本药物货款结算不及时的情况,推行在旗县设立核算中心,以旗县为单位结算药款,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针对少数地区财力较好、具备更强补偿能力的情况,鼓励这部分地区在旗县级医院也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降低群众药品费用负担;针对部分偏远地区嘎查村没有卫生室,新建卫生室又难以生存的情况,通过为苏木乡镇卫生院配备流动服务车辆和设备的办法,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全覆盖。

医改三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医改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以最容易的方式到达最近医疗点的时间上,距离在5公里及以上的住户下降了0.6个百分点,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住户降低了2.76个百分点;医保覆盖面扩大。自治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了13个百分点;居民住院自费比例明显降低。城乡居民住院患者中,自费比例下降了21.1个百分点;应就诊未就诊率和应住院未住院率降低。

“三年来,我们努力将自治区医改实践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成果。目前我区医改成效不断显现,人民群众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主任、医改办主任梁铁城如是说。(记者张海莺)

点评: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人口居住分散,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不高,尤其是如何让草原牧民充分享受医改新成果,考验着人们推动医改的智慧。

“健康保障小药箱”做为一项医改工程,走进千家万户,无疑是内蒙古因地制宜推出的一项创新举措。这项工程的意义,不仅仅因为药箱内装着家庭必备的药品,而是因为它承载了公共卫生服务的理念和功能,成为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一个抓手。

小药箱承载“大卫生”。正是因其以小见大,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创新机制,对基层医改才更有现实意义,更值得人们期待。(加言)

来源:新华时政 编辑:张少虎

编辑: 张少虎  标签: 药箱 医改 卫生技术人才 未就诊率 卫生资源  

精彩热图

持"康熙大帝"身份证登机

洛阳老人淘宝不明怪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