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入“全民焦虑”时代?白领焦虑积累成常态

2012-02-22 13:36:25 来源:广州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专家解读

现代化焦虑

并非中国特有

对于“全民焦虑”的概念,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院长岳经纶认为,“焦虑”一词用得比较矫情,其实就是“郁闷”,是公众普遍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感以及对问题的无助感。

转型期成焦虑温床

岳经纶认为,焦虑产生的首要原因是,在大规模的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一切都变得不确定,公众对于很多公共政策不了解,不知未来怎么发展,缺乏合理预期。而在计划经济时代,基本的东西都能得到预期。岳经纶发觉,在改革开放以后,公众缺乏这种合理预期。第二个原因是社会风险增加,来自市场、技术、医疗等各方面的风险造就了风险社会,还是和转型期有关,基本公共服务还不健全,使人没有保障地生活,容易焦虑。

其实,其他国家在一些阶段也有类似的问题。例如,“美国在十九二十世纪之交,工业革命以后也同样经历了这个过程,但是从历史的条件上来说有差别。美国是从一个没有保障的社会到公共服务和政策不断建立的过程,而中国是从过去一个有保障的时代进入一个无保障的时代,改革开放以后旧有体制解构,但没有实现重构。”

缓解焦虑需公民保障

在他的理解中,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相对稳定,是因为旧有制度还在起作用,让一部分人还是能得到有保障的生活。到了90年代中后期,旧有社会体制全面解体,社会渐渐出现焦虑感。与此同时,社会也一直在进行重构,并且出现新问题,包括经济发展、NGO组织、政府、自然各方面的问题,不免增加焦虑感。此外,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了,促进思想解放。当公民的权利意识觉醒,对社会问题开始进行干预和表达,但没有结果就会焦虑。

要应对所谓的“全民焦虑”,岳经纶觉得问题既然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就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解决。政府应当想办法为公众提供合理预期,让公众感觉到有保障,开放公共决策的过程,鼓励公众参与决策。与此紧密相关的是,建立渠道使个人可以诉说和得到释放。另外,公民社会的建立和成熟,还有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增强等都有利于缓解焦虑。

焦虑是现代化衍生词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传播技术更新,焦虑症已成为现代化的衍生词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的焦虑症患者终身患病率为28.8%,大于1/4的人一生中至少会发作一次。美国人一向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因此,一直以来美国的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消耗非常大。在美国,心理医生成为最受欢迎的职业之一。

而在日本和韩国,随着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高速经济发展到现今的经济不景气,社会上出现普遍的焦虑情绪以及无法承受的失败之痛。压力大导致自杀率上升。

而在2006年,香港的公交巴士上,一名乘客拍了前座一位正在打手机乘客的肩膀,请其声音小一些。不料,这位阿叔级的乘客站起转过身来,怒气冲冲地爆发了:“我有压力,你有压力,为什么要挑衅我?”“没解决”……这个视频片段,使得“巴士阿叔”成为香港人压力大之下焦虑情绪的典型代表。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于姝楠

编辑: 于姝楠  标签: 焦虑症 四大 焦虑情绪 1983年 焦虑感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精彩热图

UFO再度降临

走进神秘的尼泊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