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系亿万人民健康,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是一个十分重大的民生问题。3年前,我国启动实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该如何评价新一轮医改所取得的成就?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认为,医改是世界性的难题,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我国的医改从中国国情出发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医疗卫生事业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百姓的基本医疗需求有了保障,为下一步医改积累了重要的经验。
“全民基本医保参保人数已超过13亿人,覆盖率达到95%以上,近800万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全部纳入基本医保;个人卫生支出在卫生总费用中的比重从2008年的40.4%下降到2010年的35.5%,2011年有进一步下降……”面对这些引人瞩目的数字,孙志刚认为,成绩的取得在于制度创新和机制的转变。“我国最大的国情是人口众多,发展很不平衡。当前,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人民群众越来越重视医疗和健康问题,医疗卫生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长期存在。世界上没有成功模式可以复制,我们也不能照搬任何一个国家的做法,只能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路子。”
“我国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这是医改的核心理念,也是区别于以往的重大理念创新。围绕核心理念,中央提出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以及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的改革路径。”孙志刚说。前3年,改革从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入手,先从薄弱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起。“因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既是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又是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最薄弱环节。基层医改,通过推进综合改革,实现新旧机制转换,把基本医保、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制度等4项重点改革任务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作用,形成政策叠加效应,重新塑造了一个新的符合老百姓需求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这个新体系的能量正在逐步释放出来,效果会越来越明显。”他说,在基层就医的广大农民、困难人群优先受益。
2009年至2011年,全国财政支持医改的投入比既定的8500亿元增加了390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新增投入比既定的3318亿元增加了361亿元。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医改财政投入依然逐年大幅增加,确保了医改各项工作任务资金需求。这充分表明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支持医改的巨大决心和实际行动。
“改革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保障百姓基本医疗卫生公共产品的供给。同时始终注意把增加投入与建立机制、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投入促改革,以投入换机制,而不是固化旧有机制的利益格局。”孙志刚表示。如破除“以药补医”机制需要选好突破口,设计科学的转换路径,使新旧机制实现平稳对接。为此,改革以基本药物制度建设为切入口,撬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并建立起新的运行机制。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政府投入和医保支付等为主的多渠道补偿机制已经形成。10个省的调查数据显示,改革后财政和医保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的补偿比例平均达到72%,比改革前提高了22个百分点。
经过艰苦的“攻坚战”,我国医改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特别是基层医改取得了“四提高、一降低”的成效。“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从2010年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11年的200元,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由60%提高到70%左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保障标准大幅提升,服务项目不断增多,受惠人群持续扩大;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高,硬件设施得到显著改善,人员编制普遍增加、素质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效率明显提高,基层医务人员队伍结构优化,待遇增加,活力增强;基本药物价格明显下降,全国平均下降30%,基层群众用药负担明显减轻。”这“四提高、一降低”,使人民群众感受到了明显的实惠,促进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便利性,扩大了社会共识,增强了持续深化改革的信心,也朝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又迈出坚实的步伐。
从更广泛的意义看,医改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开始显现。孙志刚介绍,一方面,医改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事制度改革、收入分配结构调整以及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推进社会领域乃至更广领域改革积累了经验。另一方面,通过医改,一定程度改善了城乡居民消费预期,卫生需求得到释放,卫生投资规模扩大,带动了制药、医疗器械以及健康照料、物流、信息化等相关产业发展,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创造了好的条件。
3年医改实现了“病有所医”,初步达到医改之初提出的“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目标。但是,今后的医改还面临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体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孙志刚指出,在处理这种极其复杂的利益博弈的过程中,唯一正确的办法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改革3年来,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较高,主要是因为改革将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作为基本理念,突出强调维护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现代国家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因此,医改要始终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努力缩小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把推动改革和改善服务结合起来,让最贫穷、最困难的人群优先得到改革实惠。”
“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规划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医改要在3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是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二是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三是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孙志刚指出,为切实保障“十二五”医改重点任务实施,要继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完善公共财政政策,确保医改财政投入力度、强度高于2009-2011年医改投入水平。各级政府要按照“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的要求,安排年度卫生投入预算。要进一步加大中央、省级财政对困难地区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我们有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有持续增长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相信一定能够找到破解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成功路径,向全国人民递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来源:发改委网站 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