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2025-1-12 星期天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最美女村医:柔弱肩膀挑起百姓健康天秤

2012-07-02 15:44:14 来源:中国改革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本报今天特刊发记者的长篇报道,以飨读者。

她独自坚守着偏远大山中60平方米的村卫生室;她曾经是省城贵阳市一家大医院的医生。

她是布依族女儿,不懂苗族语言;她却用心交流成了苗族同胞的贴心人。

她是2012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她是生长在大城市的“80后”独生女。

她是贵州省“十佳”乡村医生之一;她曾是一个爱时装、爱跳舞、生活丰富的时尚女性。

巨大的反差,不一样的境地,在她身上是如此的辩证与和谐、对立又统一。她,就是贵州省贞丰县龙场镇龙河村卫生室医生钟晶。

今年30岁的钟晶,一个“80后”坚强女子,5年前从条件优越的省城贵阳市来到大山深处创办村卫生室。她不念城市的繁华,坚守穷困的山村,凭借精湛的医术、真诚的服务、无私的品格、高尚的医德,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龙河村百姓的健康天秤,赢得了这个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无限信任和由衷赞誉。

为小爱“移民” 为大爱扎根

钟晶毅然决然地从大城市的大医院来到大山深处,甘当一名村医,是因为她亲眼目睹了农村医疗条件的艰苦。她发现,在农村,最缺的就是能对症下药的好医生。

2008年之前,钟晶的丈夫在距贵阳市200公里外的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龙场镇工作,而钟晶则先后在贵州省人民医院、长江医院工作,夫妻两地分居。

龙场镇龙河村是典型的喀斯特石山地区,偏远贫困,路途崎岖,医疗条件十分落后。9个组765户2967人,其中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5%。长期的山地封闭使得当地群众卫生防疫知识缺乏,风湿病、儿科病高发,40%左右的妇女患有妇科疾病。由于贫困和医疗保健知识缺乏,很多人患病后一拖再拖,小病拖成了重病。有一次,钟晶到龙河村探亲时得知,一位40多岁的妇女为了去镇上看病,早上5点就起床,走上3个小时的山路,才能看上病,之后还要匆匆赶回家干农活。钟晶还听人说起,一名妇女因为简单的妇科病导致不孕不育,家庭破裂。

类似的情景一次次地敲打着钟晶的心灵:“和城市里比较起来,山村老百姓太苦了。”仁者医者心。对病人和弱势群体那份强烈的怜惜之情让钟晶决心辞掉城里医院的工作,来龙河村开办一个医务室。这样既能给村民看病,也便于照顾丈夫,结束两地分隔的生活。

2008年秋,倔犟的钟晶不顾父母反对,把幼小的女儿托付给远在重庆的婆婆,径直到了龙场镇龙河村。她要凭着自己仅有的2万多元积蓄建起一个村卫生室。

2008年10月,钟晶创办的龙河村卫生室正式挂牌成立了。那一年,钟晶刚满25岁。

这是龙河村村民唯一能进行新农合报销的卫生室。钟晶花费2万多元购买了理疗仪、治疗妇科等疾病的仪器,还按大医院要求设置了垃圾分类,成为龙场镇最正规的一个卫生室。

然而,卫生室开张时,没有人来看病,当地群众不相信这个娇小的年轻医生能够治病。“该如何让老乡们信任自己呢?”钟晶一遍遍考问自己。终于,有人来了,不过来人看完病并没有要药。“可能是怀疑这里的药不灵吧。”钟晶琢磨着先配送了一天的药给病人,并告诉病人如果药效不灵,就不要钱。她还将整盒的药拆分,根据病情配置药量,让病人不花不必要的钱。此后,只要有病人进门,她总是先端上一杯热水,问寒问暖热情接待。

诚心换来真心。渐渐地,“钟医生看病态度好、药效好才收钱”的口碑在乡亲中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邻村的乡亲也专程赶来找她看病,外来的建筑工人更把这里当成“固定”医疗点……随着患者慕名而来,龙河村卫生室这个60平方米的地方日渐热闹起来。

2009年初,龙河村卫生室成立两个多月了。恰在此时,组织上通知说,钟晶的丈夫要从龙场镇调往黔西南州府兴义市工作了。丈夫怕她一个人留在农村受不了寂寞,吃不了苦,劝钟晶一起走。

“是走还是留?”钟晶内心翻江倒海。看着自己亲手创办的60平方米的小诊室,看着自己亲自一点点摆好的药品架,想到村民已经越来越多地信任她、依赖她,如果就这么走了,她不忍心,也不舍得。

“钟医生,你要走了,以后我生了病找谁看去?”一天大清早,村卫生室的门还没开,一位70多岁的老人就等在钟晶门前,挽留这位视患者如同亲人般的“钟医生”。老人用近乎央求的目光注视着钟晶说:“你不要走啊,要是孤独了、害怕了,就去我家吧。”

看着龙河村乡亲们质朴恳切的目光,想想以前村民跑远路、花高价、乱吃药等一件件痛心的事情,钟晶最终决定:留下来。

“那种依依不舍的感觉,生怕你去了就不会再来的感觉,怎么忍心舍他们而去?”钟晶说,自己因为爱一个人而来到龙河村,又因为爱上这里的乡亲们而留下来。一年四季,春天花开,夏天朝阳、秋天晚霞,冬天围炉夜话。在她眼中,龙河村很美,很美。

独守深山 治病救人感受幸福

丈夫调走了,钟晶留下了,无怨无悔地服务着一方父老乡亲。

“病人多时一天上百人,从早到晚,忙里偷闲才能吃上一顿饭,有时忙到晚上11点,脸也懒得洗,倒头便睡,一觉睡到大天亮。”钟晶这样描述自己的村医生活。

钟晶的卫生室,两间不足60平方米的路边门面房,简陋而干净。每天早上7点左右,钟晶就起床洒扫、开门,准备接待看病群众的一切事宜。这是钟晶一天工作的开始。

本来钟晶只会看妇科,后来发现村民有什么病都来找她看,只得从头学。她平日里一边工作,一边抽空看书学习,书上也没有的,她就去远点的镇上找其他大夫学。几年下来,作为擅长的专业,钟晶不仅妇科病看得好,而且她治疗风湿病的秘方也很受当地和周边村民的推崇。家住新童村新元二组的龙昌云被风湿病折磨多年,偏方试过、大医院跑过,药费支出上万元,就是风湿病没有起色。可吃了钟晶配的药,风湿病奇迹般地好了。于是,她见人就推荐说“到钟医生那里去看病,好得快!”

村民喜爱钟晶,不仅因为钟晶医术高明,还因为善良的钟晶刻意为村民着想。在钟晶这里取药,本来就价格非常便宜,可有时面对几元钱的药费,钟晶还要免收;患者带的钱不够,在钟晶这里可赊账看病。为了降低群众看病的费用,钟晶想了不少办法。钟晶从不给患者“过度医疗”,她开出的方子绝对是最低药量、最低药价。她还自己动手研药、配药,尽量让群众用最少的药治好病。地方上的一些疑难杂症,她根据家传的秘方、偏方,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中西并用,中药材也尽量自己动手制作。村里一位78岁的“空巢”老人靠捡塑料瓶为生,来看病带来的钱全是一两角的零钱。钟晶看了感觉心疼,不仅不收钱,还常常留他吃饭。有的农民不识字,需要去县城看病的,钟晶还带着他们去。

几年来,钟晶走村串寨,为全村村民建起了健康档案。谁家年轻人打工去了,谁家老人留守在家,钟晶心里都一清二楚。在龙河村,年轻人都出去了,“空巢”老人、留守小孩多。钟晶白天在卫生室给人看病,晚上她还要时不时地带着药品到村里去看看老人、孩子。在龙河村的小路上,村民常常看见娇小的钟晶背负瘫痪的老人到诊所定期检查、治疗。

80岁的张奶奶已经不太能说话。村民们看到,每隔一两天,钟晶就会走40分钟山路为留守的张奶奶送药。每次看到钟晶,张奶奶不能说话只会不停抹泪,钟晶在旁边也含着眼泪不停地安慰老人。走的时候,张奶奶站在屋门口注视钟晶走远。

“老人子女外出打工,钟医生就像他们的子女一样将老人背上背下的,太不容易了。”村民说。

每到耕种、收获季节,许多村民劳动后总喊腰痛、关节痛、肌肉酸痛,钟晶听在耳朵里,留在心里,四处打听治疗的办法。贵阳一家医药公司推荐一种仪器,她马上掏钱买回来,让乡亲们试一试。“看到喊疼的乡亲们舒服地走出诊所,我觉得特别幸福。”钟晶很陶醉地说。

秋天的山区,乍暖乍寒,人们容易受寒感冒。钟晶自己掏钱买来板蓝根、罗汉果等防寒防病药品,挨家挨户送药、问病。龙河村村委主任帅国福说,自从钟医生来后,村民患上小毛病基本上来她这里看。她的服务态度好,老百姓相信她。

钟晶用自己的医术、用自己的真心,换回了村民对她最质朴、最真诚的情谊。老百姓把她当自己的“家里人”,平时来拉拉家常,赶集时来歇歇脚,还常为钟晶送来自家地里的蔬菜,逢年过节不约而同地送来糍粑、红米饭。村里的孩子们亲切地叫钟晶“姨妈”、“小孃”。钟晶每次下村,乡亲们看她一个人夜里打着手电走路,都会陪着一起送药;回诊所时即使小小一段路程,都非得把她送回来。

在钟晶看来,在大城市大医院,医生和病人多是纯粹的医患关系,但在农村,村民们把医生当成了一家人,更能让医生体会到自己的价值。“看到他们高高兴兴,就是一种很大的幸福。” 钟晶说。

感动千万民众

医德在坚守中闪光

2012年1月16日,以“我们的感动我们的力量”为主题的“中国网事·感动2011”年度网络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来自黔西南州贞丰县的乡村女医生钟晶登台领奖。她被近千万网民从无数感动人物中“顶起”,脱颖而出,以“最美乡村女医生”的美誉,登上了璀璨舞台,成为“道德力量推动社会进步”的典范。

5月11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在贵阳召开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在全省表彰的“十佳”乡村医生名单上,钟晶榜上有名;今年“五·四”前夕,钟晶荣获第十六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并出席了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

钟晶的事迹被全国上百家主流媒体、数以百计的网站刊播和转发,入选中宣部全国重大典型题材和贵州省委宣传部全省重大典型题材。2012年2月,钟晶登陆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中国好人”名单。

5年来,钟晶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对村民的真切感情,在最平凡、最基层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谱写了一曲恪守职责、无私奉献的医者之歌。韶华逝去,钟晶换来的是龙河村几千村民的身体健康;环境艰苦,钟晶赢得了龙河村上下老百姓的充分信任和感激之情。

5年来,生活中不能相夫教子、不能孝敬父母,学习上无法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请教,工作中得不到片刻休息,但钟晶始终坚守在小小村卫生室,用尽所学为当地老百姓解除病痛。坚守并不容易。对于一个爱美的80后女性,钟晶衣柜是装药的纸箱;经常只能吃三四种蔬菜;电力不足时还常停电,晚上只能靠蜡烛或应急灯照明;没有澡堂,只能用大桶提水,蹲在盆里洗……钟晶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一些医务工作者提出到钟晶的卫生室工作,一些人给钟晶的卫生室捐赠药品,还有一些人被钟晶的事迹所感染,愿意放弃城市的工作和生活到龙河村做志愿者。如今,乡亲们时常可以看到一些志愿者和钟晶一起挨家挨户为村里的老人和孩子送去好心人捐赠的免费常用药,同时传授卫生知识。其他一些行业的工作者则通过网络、短信等方式向钟晶传递着爱心和鼓励。“最美乡村女医生”这个网友送给钟晶的亲切称谓,集纳了社会各界对这位医疗战线“白衣天使”和社会道德践行者的敬意和褒奖。

“如果机会许可,你会离开吗?”今年3月1日,在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文明办、贵州省委外宣办等部门主办的“诚信友爱贵州人德行系列微访谈”上,有网友这样问。

“我不愿看到乡村的百姓因为一点点病,要跑很远的路,那样我的心里会很难受。在龙河村为群众看病治病,我会坚持下去。”钟晶深情而执着地说,“现在我这里已经有几名志愿者了,可以帮我分担工作。我会坚持,直至等到有一位好医生来接替我的工作,否则我会一直坚守在这里,不会离开。”

来源:中国改革报 编辑:张少虎

最美女村医:柔弱肩膀挑起百姓健康天秤

 

编辑:张少虎 标签: 钟晶 天秤 健康档案 美女 儿科病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我国首条高空玻璃吊桥开通 悬空180米

中国穆斯林赴沙特麦加朝觐

北京:绿色出行 任重道远

天安门广场国庆花篮将亮相迎“国庆”

精彩热图

中国日报一周图片精选:9月12日—18日

美女与野兽在水底戏水合影

2015北京秋季房地产展示交易会开幕

母子微笑与亡夫合影,以远离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