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细化标准
针对货币化改革的理念和其推行过程中所出现的许多举措,一些专家并不那么看好。有人认为中央早在2004年就出台了关于配备公务用车标准的规定,而现在的许多公务专车从一开始就是不应该存在的。而针对实行货币化改革是否真的能减少财政支出,王锡锌持悲观态度。
“以前配备公车的主要还是上层的领导,而现在补贴要发到每个公务员手里,是否真的能节省支出还有待观察。”王锡锌说。
王锡锌认为要根本解决公车问题,必须要按照既定的标准,裁减超编使用的公车。“无论是官员专车配备还是单位公车配备,都有现成的标准可循,严格按照标准砍掉违法违规用车,才可能进行下一步的改革,地方探索性的改革,也应从清理违法开始。”王锡锌说。
在近期的一次公车拍卖中,河南省中牟县43辆超编公车拍卖了39万多元,被称为“公车卖出废铁价”也让人质疑公车改革中的一些举措不够规范和透明。
出台《条例》为现有制度立法规范,相较于之前的确是一个阶段性的进步,然而《条例》里面尚未能就一些规定给出充分的说明。
“豪华的标准是什么?怎样算是超标违法?目前还没有细则。但必须要有个数字的可以量化的东西来衡量。”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道。
加强监管是根本
公车改革发展到现在已经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了,如果即将出台的改革方案仍然无法提出具体的监管措施和监督方案,那么改革最后不过是沦为之前失败案例的又一次重演。
“整个公务用车运行机制都必须在阳光下进行。要有明文规定,算好每一笔账:哪些可以报销,哪些不可以;还有拍卖的对象都是哪些人,资金流向哪里必须清清楚楚。”林喆对记者说。
从之前这么多次的试点改革来看,很多地方的改革改到最后,“钱照拿,车照坐,补贴变成了变相的福利。”这是中国许多地方推行货币化改革的死结所在,也是王锡锌等专家以及社会民众所担心会出现的情况。
在推行公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严格的监管机制的建立,面对在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要让公众监督和媒体的舆论监督参与进来。
“不管何种改革都必须要有完善的监管体系和公共财政监督”,竹立家说。
要想真正达到改革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削减公车,在王锡锌看来,推进公车使用的完全社会化,构建严格规范管理范式,依照标准行事才是改革的正确道路。
在现在的中国,货币化的公车改革方案可能不是最好的,但应该说是较为现实的,虽然也遭遇了许多的质疑和失败,然而不论是哪一种形式,都绝对离不开严格的规范管理:首先如王锡锌所说,要按照既有的标准明确哪些领导才有配专车的权利;其次要对配备的公车进行严格管理,维修费、油费等必须公开,可以对公车的使用进行实时实地监控;第三是外出公务的交通费必须执行严格的实报实销制度。
更多的学者表示,公车改革必须要有民众的参与,参考学界、业界和普通民众为政府提供的管理决策依据,从整体上推动严格规范管理。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