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亳州建成安徽省首个小麦亩产千斤市

2012-07-27 19:54:35 来源:中国日报安徽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近日,一项对安徽省亳州市今年小麦亩产的权威测产结果表明,该市小麦平均亩产502.1公斤,所辖三县一区小麦平均亩产全部超过500公斤,成为我省第一个小麦亩产千斤市。

亳州市一直是农业部和安徽省小麦高产攻关基地。在综合分析全市小麦生产的区位优势、高产基础、创建经验、增产潜力、发展机遇等因素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从2010年秋种起,用2年的时间创建小麦亩产千斤市。2011年创建第1年,全市小麦平均亩产达478.4公斤,居全省第1位,其中涡阳县、蒙城县实现了小麦亩产千斤县目标。今年该市克服小麦前期旺长、后期穗芽和赤霉病等不利因素,小麦生产再创佳绩:经过安徽省农委、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专家组测产,安徽省统计局核定,全市602.86万亩小麦平均亩产502.1公斤,总产302.69万吨,均较去年增加5.6%。

总结亳州市小麦亩产超千斤的经验,首要的是落实关键技术,强化创建支撑。两年来,亳州市在科学制定创建小麦亩产千斤市工作规划、实施方案及其相关操作细则的同时,全面加强苗情、墒情、病虫情的监测与会商,分月制定科学的小麦田管指导意见。在此基础上,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明白纸、现场会、科技下乡、培训班等方式,积极广泛开展小麦生产技术宣传和培训,尤其对农技人员、农机手、专业服务队、种植大户和科技示范户实行全覆盖培训,集成推广小麦优质高产品种、科学播种、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四项关键技术,努力做到良种、良田、良法、良制“四良”配套和农机农艺结合,筑牢高产基础。千斤市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全市共印发明白纸300多万份,开展培训1000多场次、广播会600余场次,培训群众100多万人次。

其次,突出示范带动,增强创建效应。亳州市始终坚持把示范区建设作为创建小麦亩产千斤市的重要载体,高标准实施县抓万亩片,乡抓千亩方,村抓百亩点示范工程,两年建立示范片3000多个,其中2011年建设万亩高产示范片102个、今年建设万亩高产示范片120个。各小麦万亩高产示范片严格按照“五有”(有示范标志、技术方案、行政和技术负责人、配套扶持措施、示范观摩活动计划)、“五统”(统一技术、品种、机播、田管、收获) “六个一” (选出一个带头人,培养一批示范户、总结一套高产技术模式、建立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一支专业服务队、引入一个龙头企业)机制开展工作,达到了沟路林桥涵井综合配套,力争建一片、成一片、亮一片、巩固一片、带动一片,真正发挥示范区辐射周边和宣传培训的作用,推动了小麦生产水平较快提升。经省小麦专家组实产验收,全市37个农业部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602公斤,最高田块亩产达719.8公斤。

亳州市还通过加强体系建设,优化创建服务。他们每年组织市、县、乡三级800多名农技人员、1200多个各类专业化服务队,在小麦生产关键时期深入生产一线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和服务,其中以“保姆式”托管服务托管土地100多万亩,提高了粮食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水平。他们完善创建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把小麦亩产千斤市创建工程先后纳入2011年全市农业农村十大工程和2012年促进农民收入赶超十大工程,市财政每年列支100万元、各县区财政每年从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中至少列支1000万元,并整合其他涉农项目资金,专项支持小麦亩产千斤市创建工作。两年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4亿多元,有效调动了各级党委政府、涉农部门及广大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来源:中国日报安徽记者站 (记者田馨慈 通讯员邓书扬)编辑:于姝楠

编辑: 于姝楠 标签:

精彩热图

揭秘美绝密军事基地51区!

揭秘林青霞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