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目前,卫生部出台的《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廉洁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正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规定医生不收“红”、患者不送红包并双向签字,而且该协议书还将纳入病案管理。
在8月1日的时候,卫生部开始就加强“公立医院廉洁风险防控” 公开的征求意见,这份公开的指导意见稿中有四个是高风险等级的重点防控内容,其中之一就是关于“医疗服务廉洁风险防控”。
在规范医务人员执业行为方面,征求意见稿针对社会普遍关注还有很多群众所反映的突出的问题进行了规范,防止收受“红包”、回扣、过度检查治疗、乱收费等等一些这种事件的发生,尤其对于红包问题,也有详细规定。意见稿规定,在患者入院时,要进行医生不收“红包”、患者不送“红包”的双向签字,而且该协议书将会纳入病案管理当中。
其实出台这样的一个征求意见稿,主要是为了加强廉政的风险防控。卫生部在去年下半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全国公立医院来推广廉洁风险防控的工作,并且准备在今年下半年在全国全面推开。但是,由于加强公立医院廉洁风险防控涉及到医院的各个方面,而且许多工作是对于医院现有管理流程的再造,这种工作难度非常大。同时,虽然中央纪委已经出台了一些关于加强廉洁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但是对公立医院的指导性非常弱,在实际工作中,也没有一个适用于全国的、针对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的制度规定,而且在具体工作中也确实存在一些标准不太统一、措施不太到位,责任难落实等问题。这个指导意见出台,也是希望能够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将这种廉洁风险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从意见稿发出到现在已经是过去了一周的时间,规定一出,就引发了社会热议,很多人都在怀疑者一纸协议的功效,能不能真正根治屡禁不止的“红包”痼疾。很多专家学者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北京市人大代表、隆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强磊认为,约定虽可起到震慑和警示作用,但实际意义不大。“红包”本身就是暗箱操作的,怎么可能说要写在书面上,而且他认为红包是一个道德问题,应该靠良心去做。桌上签协议只是走形式而已。
而且很多医生也认为,中国是人情社会,人们习惯了办事给人家一些好处,实际上很少有医生主动向病人索要“红包”,病人很多的时候都是花钱买个放心,这与违法犯罪是两回事。
但是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饶克勤则认为说,卫生部用明文规定告诉患者和医生,送“红包”和收“红包”都是不可取的,这样的做法对于规范医疗行业从业人员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针对一些社会上的热议,那么昨天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也就社会热议做出了回应,并且表示目前这一文件还处在征求意见阶段,卫生部门将广泛吸纳社会各方面意见进一步完善。
邓海华:红包问题非常复杂,在当前的社会情况下,卫生部一直在加强红包的治理。当然媒体说了,你光签一个表面性的东西不起作用,我们在解决体制机制那些根本性问题的同时或者在这之前,我们采取一些有效的手段,来进行这样的综合治理,我觉得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