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广州特教老师邝敏慧感动中国

2012-09-10 14:31:03 来源:新华社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在第28个教师节到来之际,特殊教育老师这个群体受到网民的关注和赞誉。有网民称特教是“付出最多却收获最少”的职业。特教老师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学生?他们的教学方式怎样不同?他们又如何看待自己的职业?“中国网事”记者分赴全国8个省区,实地记录特教老师的酸甜苦辣。

爱心播撒 默默坚守

与特教老师每天朝夕相处的是各类残疾孩子,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甚至是多重残疾。特教老师不仅要掌握如手语、盲文等技能,甚至有时要忍受自闭症孩子的暴力行为。每个特教老师选择这个职业的经历各不相同,但是坚守下来的理由却是相同的:爱心和耐心。

2000年前,邝敏慧眼睛突然病变,矫正视力低至0.1,被迫离开普通教师岗位来到广州市盲人学校任教。处于人生低谷期的她,看着面前比她还可怜的盲学生,“是孩子们给了我活下去的动力”。毅然走上没有“板书”的课堂,从跟学生学盲文到带领学生在全国作文竞赛上屡屡获奖,她在特教岗位一干就是11年。

记者随同邝敏慧采访了她的新学期第一次家访。看上去白净结实的10岁小男孩权权,却是一个全盲加上自闭症的多重残疾孩子。家访中,权权很不配合,问十句话才答一句,烦躁起来会跺脚、尖叫,甚至用手掐邝老师。可邝老师一直握着权权的双手增加他的安全感,并不时抚摸他的头。权权父亲告诉记者,“他已经进步很大了,从刚入校时靠老师喂饭到现在基本生活自理,而且还学会珠算、英文。”

20岁大学毕业放弃了财务工作而投身特教的新疆残疾人职业中专学校教师原新华,32年来做过聋校老师,从事过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目前在教智障孩子。她说:“一个词,从‘爸爸开灯’‘妈妈开灯’到‘我开灯’,至少得教一个月。一个孩子,我教了十年了,至今数学也只会20以内的加减法。每次和孩子们说注意事项,一转头,他们就给忘了,让他们从三楼到五楼取个东西,不是上错楼层就是忘记拿什么,这样的小事真是数不胜数,作为老师事无巨细都要操心,都要亲自跟着。”

既教聋儿又带智障孩子的内蒙古武川县第一小学附设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张美丽,1990年做完肿瘤手术后走上了特教岗位。“正常儿童几分钟就能掌握的知识,这些学生得用几个月时间。”有时,她教30多个孩子一遍遍地摸着喉结练习发音和说话技巧,一遍遍地重复,示范得喉咙都哑了;有时她几乎是刚教给这个孩子怎么拿筷子夹饭,接着就要去给另一个孩子换尿湿的裤子,或者为另一个孩子擦洗弄脏的手和脸。

努力钻研 忘我付出

仅仅掌握手语、盲文还远远不够,对于特教老师而言,为了让残疾孩子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他们必须不断探索适合残疾孩子的教学育人方式。

在邝敏慧老师办公室,记者看到了她亲手制作的各种教具:录制的风声、雨声等各种自然界声音、用小纸箱做的葡萄阴房、为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时所做的弓箭和鸟的模型等。“面对失去了视觉的孩子,我需要充分调动听觉、嗅觉、触觉、味觉来帮助他们学习。”她说。

20年来致力于学前聋儿康复矫正的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教师时宝娟,2008年率先在西北地区创办了小龄儿人工耳蜗亲子班和“听觉口语法”一对一个性化教学。自从开办这些课程以来,她遇到的困难不计其数,繁忙的工作和压力甚至使她的头发大片脱掉,以至于形成十几处斑秃。

“为了研究先进的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高质的教育,我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的夜晚,连吃饭时也在苦苦思索,常常端着饭碗呆呆发愣,忽而又放下饭碗到书桌前写上想到的问题,不知何时,两鬓似乎在一夜之间斑白。的确,‘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先有一缸水’。”时宝娟说。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卢湾辅读学校校长何金娣,1995年服从组织安排,离开从事20年的普通教育,踏入当时几乎是一张白纸的特殊教育。为了让重度智障儿童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她组织教师义务送教上门,在全市第一个实现“零拒绝”;为让智障儿童拥有适合他们的教材,她带领同事潜心钻研,编写了54册校本教材并在全国发行,被近250所辅读学校使用。

为了编教材,何金娣和她的团队多年来没有双休日、节假日和寒暑假。“中间碰到很多问题,有时候真的是编不下去了。老师可以撂挑子、发情绪,但是我不行!渐渐我就养成一个坏毛病,经常晚上很兴奋,睡不着觉。办法一个个想出来了,但是健康坏了。”2004年,何金娣被检查出患有癌症,经过手术和化疗,她如今仍然一心扑在特教事业上。

不计回报 收获感恩

虽然没有升学率的光环,没有“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但是这些残疾学生的每次进步,都给了特教老师莫大的满足。

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康复中心主任王丹丹说,由于特殊教育小班额等特点,有的特教老师一辈子下来可能也就带30-40个孩子,但他们很满足。“最让我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一个从小被父母抛弃的聋儿,在我们这里经过康复训练后,有一天竟然给我打来电话。”

民办盲校——安徽省芜湖市盲人学校的教师、校长席蔚菁1994年放弃了出国定居的机会,选择继承父亲的特教事业。有家长把孩子交到她手上后就失踪了。当时天气已经转冷,孩子脚上还穿着凉鞋。席蔚菁搂着衣衫单薄、表情木讷的盲童不禁潸然泪下。她急忙张罗给孩子吃饭、买衣物被褥……一年以后,这位盲生家长看到孩子时惊呆了:孩子不仅长高长壮了,脸上表情也生动了,居然能在校园的盲道上步履如飞、与别的盲人同学谈笑风生,简直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希望就这样被点燃了。”席蔚菁欣慰地说。

四川成都青羊区特教中心老师王丽秋是国家级优秀特奥轮滑教练。她至今最珍藏的物品,是一名残疾孩子送给她的银牌,“那是她在特奥会上的奖牌,因为喜欢我,就把对她而言意义重大的东西送给了我。”残疾孩子的纯真感动了她。

从事医务工作的刘海涵因非典暴发被临时从长春大学校医院抽调到特教学院帮忙,开始了聋生辅导员工作。既充当学生生活中的“保姆”,又当起思想上的“导师”。为此,她几乎牺牲了个人休息时间,她曾经彻夜照顾发高烧的学生,也曾经为让一名学生克服胆怯心理,手语加不断写信鼓励;她还组建“心言唇语”协会,提高学生的唇语交流能力。

刘海涵总被学生以“妈妈”相称,最让她难忘的是,2009年的生日当天,2008级全体聋生为她唱起了生日歌,要知道,让这些聋生们发音、说话甚至都很困难,没有人知道他们为了练习这支歌下了多少工夫,但是刘海涵知道,学生们对她的爱就如她对学生的爱一样厚重。

编辑: 于姝楠 标签: 老师 特教 聋生 个性化教学 口语法

精彩热图

21匹普氏野马放归大自然

郎朗担任中华环保宣传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