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倡导情感呵护 温暖老龄社会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日益显现,新“二十四孝”携孝道回归。
日前,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2011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截至2011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499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7%。
民俗学家高友鹏说:“人人都会老,孝道既是对历史和昨天的维护,也是对明天的保障。”
中国老年杂志社执行主编孙晓飞表示,我国现在是未富先老,有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但不管哪种形式,都不影响子女行孝。此外,失能、失独老人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都给孝提出了更大的考验。”
在欧洲和日本,“社会化”、“机器化”服务养老非常普遍。伴随我国智能养老、技术养老的进一步发展,未来的养老方式会更加多样。
“在中国,养老还需情感投入,孝必不可少。”《求是》杂志文化编辑部副编审李孝纯说,技术养老可解决老人的生活问题,但满足不了老人情感上的需求。
与此同时,社会上一些“不孝现象”与中国人亘古未变的“重孝情节”背道而驰。新“二十四孝”以一种更亲民的方式推崇着“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
当下,子女因赡养费与父母对簿公堂、对父母缺乏关心体谅的现象屡见不鲜。此外,母亲节让学生“洗脚示孝”、成人礼上让孩子“磕头言谢”等,这种“街头秀”式的行孝又大多流于形式。
“新‘二十四孝’不仅可以增强年轻人孝的观念,还可以强化他们的行动。”李孝纯告诉笔者,要通过孝行规范的传递,唤回人们的孝道觉悟,在积极倡导中,让行孝内化为子女的责任践履和情感守候。
“新‘二十四孝’能给我们一个提醒和警示的作用,它的出台非常及时。”顾建平说。
C 行孝日益多元 指南也遇质疑
“新‘二十四孝’标准的发布,是对老人人性化的关怀,行孝不仅是文化问题,也与养老制度安排相关。”孙晓飞认为,它不仅为新时代的人们提供了尽孝的标准,也对国家养老制度的完善提出了新的期许。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除规定“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外,还新增了“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为了使新“二十四孝”发挥更大的作用,李孝纯建议,不仅要加大宣传力度,领导干部也要起到一个带头的作用。“年终述职、述廉之外还可以述孝。”
对子女而言,新“二十四孝”的出台已然成为“行孝指南”。
“当新‘二十四孝’的精神深入人心之后,它就能够时时处处指导人们的行为,使孝成为一种公民意识。”顾建平说,把孝敬父母变成一种普遍的价值观,把对老一辈的“孝”变成一种社会的公共道德,才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真谛。
“我们现在需要建立一个与时俱进的‘孝’文化,并不断完善其内容,使之成为一种时尚文化。”孙晓飞认为“教父母学会上网”、“为父母建立‘关爱卡’”等,都是时尚元素的体现。
“我们对‘孝’文化的理解,既要传承又要有创新。”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吴玉韶表示,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与旧“二十四孝”形成对比,就是想告诉大家,时代的脚步在不断向前迈进。
在新“二十四孝”被广泛认可的同时,也不乏质疑之声。
顾建平认为,新“二十四孝”仍然存在着“举类难尽”的不足,人们行孝方式远不止这24个,“孝”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和潜意识当中,“二十四孝”不足以把孝道都涵盖。
此外,大部分网友感叹,不是自己不孝顺,而是受限于时间、金钱、距离等诸多因素。“我很想回家陪陪父母,但时间不允许。”“80后”云南女孩张意,现在在北京一家餐饮店做服务员。“我的工作一年四季无假期,只有过年有六七天的假,何谈常回家看看啊。”
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表示,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新“二十四孝”。“这个标准的出台能唤醒大家对孝的重视,能提醒我们更好地关心父母,这才是对新‘二十四孝’最好的理解。”(庞晟 卢晓)
孝是一件最浪漫的事
新版“二十四孝”?别又是雷人指标!细一端详,一点不雷人,还真有点意思!它给我们提了醒儿,又让我们感悟,孝是一件最浪漫的事!
我们还年轻,往往不理解老人怀旧的情感,等我们老了,理解了,往往会陷入“子欲孝,亲不待”的痛悔之中。新版“二十四孝”给咱提了醒:“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带父母故地重游,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父母上了年纪,退休了,和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少,做儿女的有责任帮助父母增加新的生活内容,新版“二十四孝”又提醒我们:“教父母学会上网,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带父母去旅行。”人老了,难免孤单,我们要有“陪”的意识:“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父母理解子女忙,竞争压力大,往往不忍心麻烦子女,但我们要主动为父母做点事:“亲自给父母做饭,让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为父母建立‘关爱卡’,经常为父母拍照,定期带父母做体检,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打开父母的心结,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让父母在子孙的关爱中安度晚年,缓解为子女操劳一生的疲乏。
孝是一个古老又时尚的话题,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在古代,忠臣和孝子总是相伴而生,在家做孝子,出外才能做忠臣,为父母尽孝,才能为国尽忠。很难想象,连对最疼爱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能对朋友诚信仗义,能对国家社会精忠尽责。旧“二十四孝”,虽然其情可嘉,但像“埋儿奉母”这样的极端案例,实不足取。新版“二十四孝”则不然,操作性强,简便易行,在潜移默化中让行孝道、做孝行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时尚。常回家看看,望着父母和儿孙其乐融融,尽享天伦之乐的情景,你会感到,真、善、美、爱尽在其中,让我们感悟生活的美好、感恩的珍贵,这更是一件多么时尚的赏心乐事啊?我不知道,在人世间,还有比这更浪漫的事?!
当今社会和古代农耕社会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父母在,不远游。”祖祖辈辈聚居而居,现代社会为了求学、择业、打工,人们纷纷走出家园,很多还远走海外,到更大的天地闯荡。与父母空间的距离远了,心的距离不能远。常回家看看,常拨个电话,就可以弥补空间的疏远、时间的缺失。
现代社会养老方式也日益多元化,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还有智能养老、技术养老,但形式再多样、设施再完善,带给老人的幸福感受,也代替不了子孙绕膝的欢乐、感恩孝敬的满足。
当然新版“二十四孝”也有举类难尽、挂一漏万之处,核心还是提醒我们从细节着手,积累点滴孝行,汇聚点滴孝心,让尽孝成为习惯,让尽孝成为时尚。推而广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关爱身边的老人,关爱普天下的老人,这就是深入我们民族血脉的孝文化更深一层的含义了!
正想到这儿,儿子从隔壁房间跑过来,小手一扬,捧上一颗大红枣,他不吃,让爸爸先吃,他才两岁,难道,孝的接力已接上?!(严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