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题目的同学可以用Ipad拍下来,直接提交到老师这里,我会在投影上分享你们的解题。”这是一所学校正在用Ipad上课,原本一本正经的课堂却因为引入Ipad功能变得生动有趣。今年秋季开学,南京、长沙、上海等多所学校开始采用IPad教学,据了解,把信息化的教材、课外书“装”在平板电脑的芯片里,上课时师生根据需要调取相应的素材。
将平板电脑引入课堂能否代替传统书包?这会给当今的教育带来怎样的变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余胜泉21日接受新华网记者独家专访,对这些问题发表了看法。
平板电脑能取代传统书包吗?
新华网记者:一提起孩子的书包,我的感觉就是又大又重,平板电脑真的能够取代传统书包吗?
余胜泉:在平板电脑的教学应用中,很多学校把平板电脑作为“电子书包”来对待,这是很大的认识误区。
认为学生的书包很重,有十几本书,要把书包换成电子的,会减轻重量;但试想一下,一部电脑可以装好几千本书,原来的十几本书变成几千本书,学生精神与认知负担更重了。平板电脑进入教育的核心绝对不是简单的书本“电子化”。中小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应该是有限量的,没有节制的信息是非常有害的,会导致学生认知厌倦。
我觉得平板电脑近期内不能取代传统书包的功能。教材电子化不仅是技术的问题,也涉及制度上的调整。平板电脑现在还是新生事物,进入课堂还要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期,要有大规模的成熟案例才能进入政策考虑的范围。
平板电脑进课堂会否为“唯分数论”带来变化?
新华网记者:既然不能代替传统书包,那么平板电脑能给课堂带来哪些变化?
余胜泉:信息提供并不是平板电脑进入课堂的最核心价值,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才是核心追求。平板电脑等教育信息化媒介进入课堂,主要不是作为传递知识的媒介,而是作为一种认知工具,让学生利用平板电脑对知识进行变换、加工、表达、探究,利用平板电脑对知识进行协同,而不是简单地把知识数字化。
平板电脑进入课堂核心的作用在于转变教学方式,不仅拓展课堂的广度和课堂的参与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更重要的是拓展课堂的深度,还可以把学习和思考的空间还给学生,要真正让学生对知识达到深度理解,同时能力得到发展。
新华网记者:现在的教育评价体系对分数的关注过高,如果将平板电脑引入课堂,会否为这种评价体系带来变革呢?
余胜泉:现在的教育评价的确过多地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平板电脑引入课堂,为实施发展性评估提供了可能。
从技术应用上看,学生使用平板电脑,教师能收集到过程性信息,搜集学生与电脑之间有哪些交互,这些交互代表什么含义,通过分析发现学生的知识结构模型和能力模型,也可以让教师精确诊断学生的能力倾向、知识结构,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点以及形成原因,进行有针对性地练习与辅导。这种精确导向的练习辅导,避免重复无效的练习,可以降低学生作业与考试的总量,从整体上减轻学生负担。
使用平板电脑会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吗?
新华网记者:许多家长担心,现在学生近视发病率这么高,如果孩子长期对着平板电脑,会不会导致孩子更容易近视?
余胜泉: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曾做过一项课堂有关网络教学环境对学生视力的影响的研究,研究以课堂网络环境下开展了六年学习的两个学校为研究对象,跟踪和采集了九个学期的网络班和普通班学生视力变化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发现了网络班和普通班学生视力没有显著性差异。
因此,课堂上使用电脑并不是学生视力下降的主要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降低学生课业负担才是改善学生视力情况的关键。
我主张,凡是延长学生学习时间的使用电脑方式,一律不应推广,凡是能够提高效率,节省学生学习时间使用电脑的方式,均可以尝试。
新华网记者:还有网友表示担心,孩子会不会用电脑打游戏、浏览不健康网站呢?”
余胜泉:我认为,对于许多孩子来说,你越不准,他越想接触,对于他们这些信息时代的“原著民”来说,剥夺他们接触信息技术的权利是不可能的,也是不人道的,一味地预防是防不住的,应该加以疏导。
如果小孩拿了电脑没有别的事可做,那他就会去纯玩游戏、聊天之类的,要想防止电脑的负面影响,更应该教会他们用电脑来学习、来解决实际的问题,让他们用电脑做一些能够得到同学、老师、家长的肯定事情,让他们有成就感,这才是防止负面影响的根本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