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让社会重新认识青年一代
这其中有个节点不得不提。
2008年,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也收获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都海郎是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综合应急志愿服务总队的一名志愿者,现任北京红星志愿救援队突击队队长。他说:“现在的应急救援环境和装备比汶川地震时成熟了许多,但始终不变的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2008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都海郎自发组织志愿队前往四川开展救援行动,搜救期间,协助定位9人。后来在协助转移被困群众期间,定位被困山民700余人、官兵200余人,打开救援通道后协助下撤400余人。
与他同样奋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还有一名叫做邹凌的企业家,也是一名退伍军人。汶川地震来临之际,他冒着余震的危险开赴灾区,开展救助工作。在舟曲,他"遥控"远在600公里外的物资组队员连夜筹备生活物品、学习用品等物资;玉树地震时,他安排公司复转军人组成抢险突击队到一线救灾。对此,邹凌说:“只是尽自己微薄之力”。
在全民救助的过程中,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公益热力强烈迸发出来,自此之后的2009年,公益事业的发展曲线陡然上升。2009年中国慈善捐赠已经达到509亿元,占当年GDP的0.17%,占中国总体财政收入的5%。虽然比之公益事业起步较早的欧美国家仍有差距,但至少标志着我们在这条崭新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表示,“近年来,公益事业总体是在飞速发展,2011年是现代公益慈善理念创新之年,在这一年,全民族的慈善意识都得到了提升,中国公益慈善正在和中国社会政策的调整结合,正在和社会提升的需求结合起来,开始从普遍意义上的政府公益、富人公益,更广更普遍地拓展到全民公益、个体公益。”
“同时,青年人在关键节点的突出先锋作用,使得大家改变了之前对80后、90后的部分成见,看到他们勇于担当,富于凝聚力和集体意识,积极践行爱与责任,公益事业为人们展现出更光明、更有希望的未来,而青年人正是这份伟大事业的核心和重要依托。”王振耀说。
汶川地震,让2008年成为“国之殇史”,同样也是这一年,在大地震面前,“80后”青年用激情与爱心、知识与理性让全社会重新认识了他们,年轻的一代在大灾面前敢于担当,无私忘我,正在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