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北京市国际艺术学校的老师曾经是戏曲演员,他负责基本杂技动作的课程。
“他们从那么远的国家来到北京学习杂技,不仅要忍受身体的痛苦,还会想家,”张广云说。 “和他们在一起同时也会激励我,带给我灵感,这些留学生受着不同文化的影响,将许多表演元素带到传统杂技中,比如现代舞还有电子乐。”
21岁的Julius Bitterling来自德国,他在法国的一所马戏学校学习过,那时他的一位中国老师鼓励他来北京学杂技。
“她建议我来中国学杂技,于是我就来了,在这儿我还学到了一个新的国家文化,”他说。
刘勇是一位中国杂技团的老演员,同时也是北京市国际艺术学校的老师,他说学校的留学生表演的杂技在国际上都得过大奖。学校培养的俄罗斯留学生曾在意大利第6届国际马戏比赛及蒙特卡洛《初登舞台》国际杂技比赛中荣获银奖、在俄罗斯莫斯科第一届青年杂技节中荣获金奖。韩国留学生曾在“十渡杯”北京市传统武术比赛暨传统武术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大赛中荣获第一名。
“在中国,杂技更多的是强调技术,而在西方杂技更像是戏剧表演,” 他说。
在学校的十个柬埔寨学生更是将杂技作为未来的职业,他们的年龄从12岁到23岁,在来中国之前都是当地杂技学校的学生,作为交流学生来到中国。
23岁的Chen Chantha有个中文名字,詹泰,他从7岁开始学杂技,已经在北京市国际艺术学校学习了1年多,还要在学1年半。
“我们每天6点起床开始训练,做一些基本功的联系,比如倒立,”他说。“柬埔寨的杂技很受欢迎,我们在中国学习后,回到柬埔寨会成为专业的杂技演员,巡回演出。”(陈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