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狼性文化”是一种落后的企业文化?
前不久,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先生在公司内部网上发了一封以《改变,从你我开始》为题的公开信。在信中,李彦宏大声疾呼,要在公司内部“鼓励狼性、淘汰小资”。
这封信的内容流露到外界后,引发了舆论的热议。其中,有赞誉之词,也不乏批评之声。作为一名企业观察者,我更愿意摒弃这些舆论的纷扰表象,去揣摩、思考一位企业家的战略胸怀。李彦宏此时看似突兀地提出“狼性文化”,其实源自于他一直深思熟虑的十二个字,那就是:“倡导企业变革,防止精神懈怠”。
图变思举,对企业而言是一种常态。小企业不变,则不能存活发展;大企业不变,则无法抗衡对手竞争。优秀的公司善于“现实之变”,卓越的公司敢于“未来之变”。诞生于1968年的英特尔公司,以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起家,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已经成为行业巨头。当时英特尔的领舵人安迪·格鲁夫却不满现状,在明辨时代发展大势后,果断踏上了从存储器向微处理器的彻底、艰难而重大的战略转型之途。英特尔因此完成了从优秀到卓越的蜕变,成为了你我今天所看到的这样一家伟大的公司。
优秀向前,需要攀登一座珠穆朗玛峰,才能达到卓越;优秀向后,仅需退出半步,便是平庸的葬身之渊。从搜索巨头,到移动互联网,这对于百度而言,是一次前所未有、特别重大的战略转型,是一次从优秀到卓越的艰难攀升,自然容不得半点的精神懈怠。
二、用“狼性精神”防止精神懈怠
如果请大家来谈谈对百度公司浮光掠影般的印象,你会想到什么?穿拖鞋、抱玩具、唱词赋、享受舒适的休息室和甜蜜的水果大餐?对了,还有妩媚娇艳的“度娘”!对于一家企业,这些现象正常吗?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是“小资”其表,内心深处始终怀抱着“无产阶级的奋斗之心”,也就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所提倡的“外松内紧”的状态,则值得赞许;但如果“小资情调”深入骨髓,变成一种“小资主义”,则值得分外警惕。因为“小资主义”背后体现的是隐患,是整个组织的精神懈怠。
最可怕的精神懈怠,其实是一个组织的精神懈怠。一个组织如果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则迟早会被危机吞噬。而每个组织无疑是由众多的个体组成的,个人的精神状态直接凝聚成了组织的精神状态。李彦宏的真正目的,不是仅为了要开除公司内几个“小资情调”的员工,而是想让大家提高警惕、从思想层面根除“小资主义”。
当然,“小资主义”仅是精神懈怠的某一种表现形式而已。为了防止精神懈怠,李彦宏还需要挑战各种不健康的“主义”和“思想”。他的目的,无非是想通过警醒诸多员工的思想意识从而更加激活百度这样一个庞大的企业组织。如果不懂居安思危,不懂识势而变,只是一味沉溺于行业霸主的幻觉之中,则迟早会似大象陷泥——进退维谷、难以自拔,甚至遭遇灭顶之灾。
凡是重大战略转型,必须会涉及到以下几点:一、敏锐而前瞻性的眼光及辨别方向的能力;二、坚定的目标;三、永不言弃的精神;四、千里奔袭的耐力和勇猛;五、近乎严苛的团队纪律性,以及因此激发的强大的协同作战能力;六、时刻保持警觉;七、在追求目标时灵活善变的战术能力……上述种种特征的叠加,会让你联想到哪种动物?那就是狼!“狼性精神”是防止个人或组织精神懈怠的最佳利器。
三、企业呼唤“新狼性文化”
如果参照以华为为首的诸多企业提倡的“狼性文化”(我们不妨称之为“旧狼性文化”)进行对比,那么,百度现在所提倡的“狼性文化”,称得上是一种“新狼性文化”。它们之间的差异在于——
其一,背景不一样。华为提出“狼性文化”时,正值中国电信行业处于惨烈的竞争之中,作为当时的行业弱者,如果没有超乎常规的企业文化,恐怕很难找到自己的生存缝隙。而百度提出“狼性文化”,则是在几乎独霸搜索领域的时候。
其二,目的不一样。“旧狼性文化”是一种外警力,是企业为了求生存和发展而发起的对现实的挑战;“新狼性文化”是一种内警力,是强者对自身的挑战,是企业为了进行重大战略转型而发起的对未来的挑战。
其三,结果不一样。“新狼性文化”为的是根除企业内部的“小资主义”、防止组织精神懈怠,而对外则和竞争者更多地形成一种竞合的关系。
其四,领域不一样。“旧狼性文化”更多地运用在传统的制造业,“新狼性文化”则更适合新兴的互联网行业,因为这些新产业更讲究透明、公开、合作、互赢。
其五,内核不一样。“旧狼性文化”的思想内核是“法(法家)内法(法家)外”,“新狼性文化”的思想内核则是“儒(儒家)内法(法家)外”,虽然也强调高效执行力、协同作战,但骨子里信服德治,讲究“仁政”,追求的是一种“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竞合共赢。
狼行千里,去追寻那片更辽阔、更激越的疆域,需要一路上的永不懈怠。这是所有卓越企业的宿命与使命。
——张小平(知名财经作家/新唐智库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