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某知名白酒品牌塑化剂含量超标引发社会关注。台湾白酒业者就此问题接受新华社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台湾爆发的"塑化剂风暴",已给岛内白酒企业敲响了警钟,一些白酒企业如台湾烟酒公司、金门酒厂等近1年多来一直坚持将酒类样品送至第三方公证单位抽检塑化剂含量,以确保品质安全。
台湾最大烟酒企业——台湾烟酒股份有限公司发言人苏癸阳21日在接受新华社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塑化剂事件后,公司首先进行了自我清查,并且将成品酒送到官方认证的检验单位检查,尤其是销往大陆的酒类产品坚持全部送检。
以生产金门高粱而享誉两岸的金门酒厂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秋穆告诉记者,去年岛内"塑化剂风暴"后,金门酒厂引以为鉴,开始通过抽查方式,将酒类样品送至第三方公证单位查验塑化剂含量,以确保品质安全。
去年5、6月间,台湾发生因塑化剂而引发的重大食品安全危机,波及数百家厂商、千余项产品,岛内民众更是一度谈"塑"色变。
为防堵塑化剂,台湾有关方面去年已推出多项新举措,包括例行抽验食品中塑化剂含量、制定严格的"塑化剂容忍值"、针对问题食品制定"负面履历"等,通过多重防线加强把关,重树岛内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据新华社驻台记者最新了解,目前台湾酒类不由当局卫生主管部门所属的食品药物管理机构负责,而由当局财政主管部门下属单位归口管理。因此,台卫生主管部门针对塑化剂制定的措施,从法规上看并不适用于酒类管理。此外,台湾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白酒的塑化剂检验标准,上述白酒厂商主要是参考食品标准进行防"塑"工作。
台湾大学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孙璐西在接受新华社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台湾最新修订的塑化剂每日耐受量参考值,己酯(DEHP)的毒性是三聚氰胺的10倍,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毒性则更高。其中超标成分可能来自企业违规添加,或者与企业生产设备及工艺有关,例如输送管道采用塑料管、成品酒采用塑料瓶包装等。
她认为,酒比较容易溶出塑化剂,而白酒产制过程中难免会接触塑胶,例如酒瓶盖若采用金属或玻璃材质会影响密封性,因此厂商若采用塑胶材质瓶盖,应严格控制质量并加强送检,以对消费者的健康负责。
吴秋穆对此表示,金门酒厂在制酒过程中首先对原材料的选择严格把关,并且输送管道一直采用不锈钢材质;在装瓶过程中,因瓶塞是由塑胶材料制成,故对瓶塞的选择十分严格,白酒完成包装后会继续送检。
另据本社记者从岛内有关主管机构获悉,目前台湾尚未开放大陆白酒进口,因此此次被披露塑化剂超标的大陆白酒品牌并未在台湾市场销售。(记者 谭喆 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