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回望《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

2012-06-05 14:48:05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让文化自信辉映华夏文明,注入13亿国人的智慧创造

70年前,讲话发表后,延安成为一片激扬艺术生命和人格力量的文学沃土——

诗人们开展街头诗运动,《东方红》《王贵与李香香》等诗作经与陕北民歌相结合,经久不衰。

作家们纷纷进入创作高峰,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孙犁的《荷花淀》历经岁月洗礼,成为传世名篇……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看来,70年前,讲话唤醒了“文化自觉”;7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实践中,给中国文化的发展繁荣注入更多的信心与活力。

白烨说:“在不同时期,党都高度强调文化在整个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并遵从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切合实际和具有人民性,而具有显见的权威性、内在的引领力和强烈的感召力。”

如果说70年前的讲话在“文化为什么人服务”这一重大认识问题上实现突破,那么十七届六中全会则为中国文化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展示了一种日臻成熟的文化自信。

今天,延安凤凰山麓,一座三层小楼内一间狭小的办公室,人声鼎沸。

“延安是个小地方,经济比较落后,但延安的文学传统一直没有丢,我们这里有高品位的文学期刊,还有一流的文学创作队伍。”忙碌的《延安文学》杂志总编辑魏建国自豪地说。

1979年1月,改革开放的新篇章刚刚掀开一角,延安诞生了一本文学杂志《山丹丹》,也就是《延安文学》的前身。30多年过去,《延安文学》的变化与发展印证了一点:无论历经多少风雨和坎坷,中国文学始终沿着讲话既定的方向和路径,在文化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不断调整、不断前进。

事实上,不仅是文学,中国人对文化的畅想与表达也异常活跃:“草根”上春晚、DV拍电影、发微博成明星……

“近年来,人民群众对文化生产与消费的内在需求日益强烈,党对文化属性和功能的认识逐步深化,在文化产品生产和供给方式上,改变了过去按计划统一生产和供给的模式,采取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无偿供给,个性化文化消费市场供给相结合的方式……”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部副主任祁述裕说,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立场,并且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完善“为人民服务”的方式。

仿佛是一种热切的回应——

多年来,中国文化事业不断发展:1700余家展览机构免费向公众开放,乡镇综合文化站覆盖全国所有乡镇,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全部已通电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十一五”以来,中国对城市和农村地区文化建设的投入“翻一番”,人均文化事业费从2005年的10.23元增加到2009年的21.9元,同比增幅114.07%。

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蓬勃壮大:2002年至2011年,中国电影年产量和票房分别飙升7倍和13倍,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大国;“十一五”时期,新闻出版业总资产、总产出、总销售比“十五”时期翻了一番……文化部部长蔡武说,“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20%,预计2016年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

曾几何时,“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大国”的评判,让中国人难以辩驳,陷入沉思。而今,中国井冈山的风光画卷淋漓展现在纽约时代广场户外屏幕,中国创意产品出口悄然占据全球市场五分之一,中国人的春节成为世界各国熟知的“中国新年”……

“具有90多年建党史、60多年执政经验的中国共产党已经深刻意识到,谁掌握了先进文化,谁就掌握了国家发展的主导权和领导力,将会获得人民的信赖和认可。”曹光章说。

精彩热图

揭秘美绝密军事基地51区!

揭秘林青霞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