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的十年探索”相关评论文章:
人民日报评论员:现代化历程的关键跨越
人民日报评论员:发展观嬗变的重大突破
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建立全球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特大地震,向世界奉献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十年间,中国的精彩表现,引发了“风景这边独好”的世界性赞誉,也让人们思考:中国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历史的地表之下,总是隐藏着深湛的奥秘。国外学者透过中国救灾的强大动员力看到“其他任何制度所不能比拟”的效率,外国媒体由“中国式民主”观察中国政治模式的特点所在,由此可见,制度因素是解码“中国故事”最有说服力的答案,印证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耀眼光环之外,“中国道路”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关键部分:制度创新的推进,制度文明的生长。
这是理解中国何以成就斐然的现实枢纽。十年来,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风云激荡、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中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奠定全局性、根本性制度保障。面对长期执政下的各种挑战,推进党的领导体制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和完善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为科学执政、依法执政夯实了制度基础。面对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参与意识和权利意识,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完善信息公开机制,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开辟了新渠道。面对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改善民生诉求的高涨,创新社会管理的制度设计,建立社保体系,调整收入分配制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社会和谐、民众福祉开拓了新的增长点。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从经济规则到道德规范,从民主政治到社会管理,从社会保障到文化建设,从局部突破到顶层设计。10年来,制度创新的每一步,都体现了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等时代理念,汇集了观念更新、改革深化、利益调整等“历史合力”,以制度形式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时代命题,构建起支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格局的制度框架,诠释了一个执政党治国理政智慧和能力的时代演进。
辉煌10年,是发展转型的10年,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在时代变革与挑战中彰显活力的十年。抗击非典,推动了应急体制的完善;抗震救灾,激发了从“对口援建”到“对口合作”的一系列制度创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倒逼出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快了民生保障体制的改革。
10年来,制度文明的每一次跃升,都适应现代化进程的新要求而变,都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而动,都感应世界潮流的新趋势而行,因而能凝聚最广泛的社会共识,集中最广大的社会力量,发挥最强大的制度优势,为社会主义中国在现代化关键阶段的历史跨越提供了坚实保障和强劲动力。
小平同志曾经设想,到建党100周年时,争取在各方面形成一套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回望10年,制度创新带来巨大发展成就,不仅使转型期中国朝着“制度定型”的目标迈出了一大步,也将一个执政党、一个国家的制度创造、制度自信写在了走向未来的新起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