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把民生放在首要位置
今年两会上,财政部、卫生部等多部门相继召开记者会,所展示的民生安排“大手笔”让人印象深刻。
“今年要开工建设的保障性住房以及改造的棚户区是1000万套,改造农村危房是150万户。”
“2011年政府对新农合的补助将从人均120元提高到200元。”……
代表委员普遍认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这是今后5年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思路,为我们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从这个角度,阎维文委员也对“幸福”进行了阐释:“幸福的指数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对幸福的要求也不一样,但我想这个时候提出来的幸福,就是让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报告里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让所有人共享开放成果。”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既是中等收入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的重要阶段,又是矛盾增多、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4000美元。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与人民群众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既成为一些社会矛盾的根源,又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代表委员们普遍指出,这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能回避的重大问题。
“相对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国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有短缺,使得社会急需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出现了不足。”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代表说。
“我国过去的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国富优先的经济发展特征,分配制度、财税制度的设计都有利于国家财富的积累,百姓往往有收入增长不能与发展同步的感觉。”中国(海南)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委员表示,今后将更加重视民生,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唯有这样,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才能真正得到实现。
代表委员们注意到,“坚持民生优先”的发展思路已经明确。通过“完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战略部署已经制定。
这次提交两会审查讨论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涉及民生的内容占据了大量篇幅。无论是提出“努力实现两个同步”的要求,还是出台十大具体措施的“改善民生行动计划”,都充分彰显出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发展理念和战略思维。“‘十一五’以来国家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在增进人民健康、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全国人大代表娘毛先认为,新起点上有新期待,随着规划中各项民生举措特别是医改举措的落实,人民生活必将更加幸福。
“发展数字的变化是政绩,百姓幸福感的提升更是政绩。”全国人大代表王国生认为,党和政府对“十二五”的谋划和部署,加大了民生指标的考核比重,必将使全体人民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