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一年,江苏泰州靖江市人民法院副院长陈燕萍代表一如既往地忙碌:既要在法官的岗位上继续化解纠纷,维护司法公正,又要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积极履职。
长期扎根基层,陈燕萍已经习惯了代表与法官职责的“良性互动”,在司法实践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调研,同时把调研成果转化为代表建议,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这种“良性互动”也是一种“能动司法”。
在去年的人代会上,陈燕萍提出了保护长江中下游珍贵鱼类资源的建议。这个看似“跨界”的建议这正来源于她在司法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这个建议来源于我审理的一个案子,一个渔民把钱借给别人要不回来了,起诉到法院。”陈燕萍回忆,“跟这位渔民聊天的过程中,他告诉我现在生活很困难,因为长江里的刀鱼和河豚都快没了,打鱼很困难,严重影响了收入。”这位渔民提到,当时长江上正在进行的一个工程的施工,可能对鱼类生存环境的破坏很大。
陈燕萍意识到,如果鱼没了,就意味着渔民们没有了生存来源。她马上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调研,并把调研成果和建议带到了人代会上,提出要对珍贵鱼类资源进行保护,切实维护渔民的合法权益。
在过去几年的履职过程中,倾听民声,捕捉社会需求,始终是陈燕萍准备建议的着眼点。
对于司法体制机制改革,陈燕萍认为,基层司法实践应该在“能动司法”理念指引下,不断拓展和延伸审判职能,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今年人代会上,陈燕萍将就民间借贷等方面提出建议,尽快修订相关法律,强化对民间借贷的证据审查规则,明确高利贷认定标准及惩罚措施,规范民间资本市场;同时,她建议进一步加强涉诉信访制度建设,重视民间矛盾的预防和源头化解,注意矛盾的及时疏导。
“人代会召开在即,经过一年的调查研究,我准备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陈燕萍说。
农艺梅代表
文化惠民忙调研
本报记者 谢建伟
“这些年来,我们县的文化建设硬件和软件都上来了。通过多次深入乡镇调研,我们研究出了一整套繁荣基层文化的措施,培养了一批文艺骨干, 尤其是保护与传承了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的大新壮族高腔山歌。”回顾近年来的履职工作,广西大新县副县长农艺梅代表自豪地说。
大新县壮族民俗文化底蕴深厚,高腔山歌、诗三句、莲花灯舞、采茶舞等歌舞非常有民族特色,但农艺梅在调研中发现,民族歌舞的传承发展问题不少:文化设施经费投入不足、演出缺乏经费保障、专业人才老化……眼看着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即将失传,令人痛心。
“一定要加大投入,改变这种现状!”农艺梅说,回到县城后,她立即将调研掌握来的情况整理成文,提出《关于完善基层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议》。通过人大机关的协调,县里多个相关部门联手解决这一问题。效果立竿见影:大新县投资了50多万元,建成桃城文化站办公楼,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备了一批价值140万元的灯光、音响、舞台设备等。
随后,基层文化建设一直成为农艺梅心里放不下的“心结”。她曾经多次走村串寨就此进行深入调研。2011年3月,农艺梅深入恩城乡维新村新胜屯调研。在她的努力下,新胜屯这个壮族小山村,发展成为全县有名的“百屯示范工程示范点”。
“在偏远的边境地区,只有脚踏实地走村串寨,才能真正听懂村民们的呼声,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泥腿子’们对文化活动的渴望有多么的强烈!”谈到自己调研农村文化的感受,农艺梅这么说。
“我们必须以民族文化为根基,把民俗文化和生态旅游融合起来,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让文化真正实现惠民。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将为此而努力。”农艺梅说。
郑永扣代表
社会保障最挂心
本报记者 王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