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航天员飞行乘组参加演练。央视截屏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针对发射场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进行专题会商。中新社发
昨天,航天员飞行乘组参加演练。央视截屏
昨天,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统一组织调度下,神舟九号飞船进行了全系统发射演练,执行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航天员飞行乘组身穿航天服全程参与了演练任务。结果表明,各系统组织指挥顺畅,技术状态正确,参试设备工作正常,满足发射任务要求。
昨天的发射场区内,神舟九号和运载火箭在蓝色塔架的包裹下直刺天空。这次演练,是神九发射前首次组织的综合联合演练,也是任务展开以来参试系统最多、最全、最贴近实战的一次模拟演练。
当天10点零7分,演练进入负4小时30分程序。3名执行神九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按照正式任务的节点安排,离开问天阁、进入发射区、进舱准备、点火升空,全过程参与演练。
演练过程中,航天员、飞船、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等各参试系统组织严密,指挥员口令准确,技术人员操作熟练,系统之间协调一致,各项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航天员飞行乘组相互配合默契,程序执行准确无误。4个多小时的联合演练充分检验了各系统工作状况。
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崔吉俊介绍,整个演练过程非常顺利,各系统技术状态设置正确,测试指标合格,指挥顺畅,在未来的几天,将进一步做好各系统的测试数据的复核、复算工作,固化技术状态,然后将进入火箭推进剂的加注准备,以及推进剂的加注实施,最后进入发射程序。
据悉,执行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各大系统已齐聚发射场,先后完成了技术区总装测试和火箭、飞船功能及接口匹配检查、天地人回路话音图像传输检查等工作,航天员飞行乘组也相继进行了飞行手册复习、医学检查和身体状态保持等一系列活动。目前,神九发射任务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释疑
最后时刻航天员做哪些准备
航天员身体锻炼不能中断
在这最后时刻,航天员要做哪些准备?
“最重要的还是心理素质”,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说,尽管上天要做什么,航天员在地面已反反复复做过模拟训练,但在太空究竟会遇到什么情况,难以预料,所以越临近发射可能会心情紧张,航天员需“遇事不慌,心中有数”方可。
一旦进入发射场,就是“真枪实弹”的技术训练了,航天员要吃得安全、营养,睡得充足、踏实,同时身体锻炼也不能中断,并要参与人、船、箭、地联合测试。
执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要熟悉发射塔、地下安全掩蔽室等发射场重要设施,开展登舱、出舱演练,脚踏什么位置、手抓什么部位、用什么姿势、舱门如何开关等,每个细小环节都要演练,以做到万无一失。
天宫做好了哪些准备
提前15天净化家中空气
航天员即将入驻“天宫”,它会率先建立好宜居环境,迎接航天员到来,让航天员在真空、缺氧、骤冷骤热的险恶太空环境中,有个温暖的家。
天宫一号配备的是混合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已经上天,在无人运行时会被“藏”起来,等航天员入驻后启用。“天宫”是密闭飞行器,经过半年多的无人飞行,舱里的材料和设备都会释放有害气体,因此在航天员进入“天宫”前的15天,它会开启净化装置,让航天员呼吸新鲜空气。和地面关注PM2.5一样,“天宫”提出了微生物指标和可吸入颗粒物指标,并配备专门的装置洁净舱体,灭杀微生物,以防止其影响航天员健康,腐蚀航天器里的设备。
男女航天员有哪些区别
男女搭配飞天干活不累
焦维新介绍,女航天员只要体能、业务、心理素质训练达到要求,完全可以当航天员,男女航天员没有太大差别。
他说,女航天员参与执行航天任务,一方面能让空间生命实验数据更全面,在微重力环境及负重等各种综合效应情况下,男女航天员的身心反应从数据角度而言可能会有所不同,只有女航天员进入太空,才能得到全面的数据。
针对一些报道称,女性干事更细致一些,焦维新认为这不是选拔女航天员的主要原因,因通过精选的男航天员肯定也不会粗心,主要原因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祝福
不管飞不飞天都骄傲自豪
神舟九号飞船将搭载3名宇航员发射升空,航天员组合为2男1女。有媒体报道称,曾为神七航天员的景海鹏已确定为其中一名首选男航天员,刘洋则被确定为首选“神女”。
刘洋的亲戚表示,“很感谢大家对刘洋的关注,等情况允许,会第一时间和大家分享刘洋的成长经历。”他说,也代刘洋父母感谢大家的关心。
刘洋的另一位亲戚则说,最近接到了很多媒体的采访电话,但都一一婉拒了。家人也在等待最终的结果,希望大家能理解他们的心情。
不过,对于刘洋能进入候选“神女”行列,他也送上了一句话:不管选上选不上,都为你感到骄傲和自豪。
昨日,刘洋的一个亲密好友也写出了祝福:祝她一切顺利,希望她带着一贯的微笑和从容,实现自己遨游太空的飞天梦。加油!
□保障
预报准确不怕刮大风
即将驶入太空完成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的神舟九号飞船,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提供气象保障的第9艘飞船。
对于飞船发射,气象保障有两个重要节点:一是垂直转运,二是发射。从总装厂房到发射架有1.5公里的距离,没加注的火箭托举着已经加注燃料的飞船,成了一个头重脚轻、重心不稳的庞然大物,转运车要承载着组合体以每分钟15米到20米的速度行驶1个多小时。这段时间内,风速不能高于每秒10米,一旦风力过大,组合体就会不可避免地摇晃起来。
“某种程度上,箭船转运的天气要求比发射时还要高。”气象室主任李兴东说。
十几年前的气象预报手段还比较落后。根据气象室做出的浅层风大风预报,垂直转运抢在大风到来之前进行。
“结果起风时间比预报的早了半小时。虽然转运已经完成了,大家还是吓得够呛!”李兴东对那次揪心的经历看得很重,“有险情也是好事,让我们认识到准确预报浅层风的重要性。”
经历成为经验,经验累积财富。随着观探测技术和数值预报技术的发展,气象室的预报越来越精准,让神舟五号与神舟七号的垂直转运都顺利躲过了意料之中的大风大雨。
刚刚完成的神九垂直转运,气象室预测到转运时段会起风。但预报员们判定风力将呈减小趋势,因而没有建议改变转运日程。
那一天,现场观看转运的人都觉得很“神”:早上还被大风吹乱了头发,转眼间风就小了这么多!
李兴东说,这就是气象预报的魅力所在。
在神舟飞天历程中,让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神舟六号航天员的踏雪出征。曾在现场采访的记者至今记得当时的鹅毛大雪——手脚冻得不能活动,漫天飞雪模糊了视线,空气里都是窃窃私语:“这天气,还能发射吗?”
李兴东和他的同事们紧张却也镇定:根据预报,发射窗口前冷空气可以过去,大风能够降下来,大雪也会停止。
就在航天员登车那一刻,风住雪停!
来源:京华时报 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