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医改让中国农牧民拥有“家门口的医生”

2012-05-16 16:50:46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今年以来,藏族村医昂青已经三次敲开村民扬本加的家门,一次是为了给扬本加6岁的孙子注射疫苗,一次是给他的儿媳检查身体,而最近一次上门是为了给他的孙子体检。

扬本加所在的贡公麻村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是一个牧业村,全村有500余户共2870人。作为村卫生室唯一的医生,50岁的昂青几乎每个月都要背着医药箱、骑着摩托车到村里巡诊,高原上的阳光将昂青的脸晒成了健康的古铜色。

青海省卫生厅农村卫生处副处长马忠告诉记者,在青海,像昂青一样每月走村串户的村医有6689名,分散在全省4243个行政村卫生室。“村卫生室是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乡村医生在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中的‘网底’作用越来越明显。”马忠说。

青海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农村经济研究员朱华指出:“中国有7亿多人生活在农村,培养农村医疗卫生人员、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事关他们的切身利益。”

2009年4月,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中国政府做出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决策,新医改方案中设定了3年内实现全国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的目标。

截至2011年底,中国已支持2.5万多所村卫生室建设,基本实现了村村有卫生室的目标。“村卫生室是农村最基层的医疗机构。村医队伍的壮大对于解决农牧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意义十分重大。”朱华说。

中国各级政府投入了大笔资金推动医改进行,昂青的行医生涯见证了这种进步。昂青的父亲是贡公麻村的老藏医,1983年,昂青子承父业,开始在村里行医。20年来,他一直在自己家里依靠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这“老三样”给村民看病。

直到2003年,贡公麻村卫生室在政府的帮助下建成。卫生室不仅设立了专门的问诊室、输液室和药房,还配齐了检查床、输液架和高压消毒锅等常规诊疗设备。昂青告诉记者,去年刚察县还给村卫生室配了一台电脑,方便他建立村民的电子健康档案。今年内,他还将领到一台便携式B超仪。

刚察县卫生局局长刘光明告诉记者,从2000年开始,村医的工作重心就逐渐向公共卫生服务转变,为村民提供预防接种、儿童和孕产妇保健等服务项目。“但最初几年,只有县、村两级财政扶持,扶持力度也比较小。”

刘光明说,2008年开始,村医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被纳入规范化管理,中央、省、州、县各级财政的资金补助到位,成为村医收入的重要来源。

去年,昂青拿到了6000多元的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加上省里给牧业村村医每人每年8000元的补助等多项补助,“一年下来差不多有2万元的收入,几乎是2010年的3倍。”昂青说。

今年,青海省还计划进一步提高村医的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在提高村医收入水平、改善卫生室硬件环境的同时,把基本药物制度延伸到村卫生室也是医改的落脚点之一。截至目前,青海省4243个行政村卫生室全部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

来源:新华网 编辑:张少虎

编辑: 张少虎 标签: 医改 村卫生室 医生 1983年 农牧民

精彩热图

震惊!谁说京剧不性感?

盘点十大青春励志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