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方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艺委会常务
副主任 刘幼铮:
回流文物虽有赝品但数量有限
回流文物中出现赝品,可以肯定是有的,但我认为在正规的大型拍卖公司,并不占主流。
最近我到欧洲考察,走了不少传统的文物商店,发现比起我们国内的古玩市场,他们所出售的中国文物,赝品并不多,精品却不少。我想这主要是因为近代具有社会性、群体性和学术性的真正文化收藏活动是于上个世纪初在英国伦敦率先发起的,当时不少英国人组织起来,对中国的文物艺术品进行研究、鉴赏,建立起具有系统性和文化品位的收藏。这些文物艺术品应该成为我国藏家乃至于政府文物机构关注的焦点,努力促进回流。尽管在去年的监测中,我们也了解到,美国、加拿大等地出现了很多网上拍卖,那上面的所谓中国文物赝品不少,但这些东西零星回流有可能,大规模地回流不太可能,因为国人的眼力越来越高,藏家们不会再将入境的火漆作为他们判断的重要依据。
说到底,在真伪问题上,参与竞拍的藏家,不应该盲目认为回流的东西就好。“回流”两字切莫成为真伪的标签,藏家科学鉴审的程序一步也不能少。
中国收藏家协会
玉器委员会主任 姚政:
绝大部分都是真的
应该说,绝大部分回流文物都是真东西。但问题在于,真品也有精品和普品之分,回流的文物中,绝大部分只能算普品,在国内比比皆是,很便宜就能买到,而一旦打上回流的烙印,便身价百倍了。因此,文物回流常常暗藏猫腻。
首先,回流的文物,常常是些来路不明的东西,但偏偏常被套上一个神奇的“传说”。譬如当年爷爷参与八国联军、英法联军,从圆明园等地方拿走的,譬如,被搁在哪里当垫板多少年了,都是些让人无法考证、历史上没有记载的故事,却以此来抬高身价,将本来只值一万元的东西卖到了百万元、千万元。
还有一种情况,拍卖公司以回流为幌子,却又对拍品的来龙去脉说不清、道不明。像去年底拍出近三千万的元代古画,只听说是美国回流的,但如何出去又如何回来的、海关手续怎样,拍卖公司并没有任何明示。而只因回流两字,公立博物馆就以天价将画作拍下了。其实,这样的作品,画家在元代很不入流,没有什么价值。
收藏家 郑华星:
莫因赝品问题
拒绝文物回流
经常出入拍卖市场的真正藏家都会很清楚,哪家拍卖行、哪位专家、哪位藏家到底眼力如何,鉴别水平属于什么级别。像国际大拍卖公司,我想,他们珍惜自己的声誉甚于单纯地赚钱,征集渠道又很多,把关肯定会比较严格,所以拍品的质量是有保证的。我们都知道,在预展过程中,如果有人对拍品提出质疑,国际大拍卖公司通常都会果断撤拍,所以对于这些拍卖公司上拍的回流文物,我觉得基本都是可以信任的。
就我自己而言,我有收藏顾问,在选择竞买对象之前,他会帮我过滤一遍,有问题的拍品,一般我不会去接触。当然,我相信,即使是回流文物,高仿品肯定也或多或少地存在,只不过我没看到而已。但是,我想任何事都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不能因为有赝品存在就否定文物回流的意义,或者对回流文物敬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