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成都”的新空间
2010年,绵竹市提出了“两年重返十强县,三年再造新绵竹”的宏大目标。
在2003年至2004年,绵竹市在四川省的十强县中排名第三,2006年至2007年排名第四,被人称作“小成都”。
在汶川地震中,为绵竹经济贡献超过80%经济收入的三大企业剑南春、东方汽轮、龙蟒集团都遭受重创,其中东方汽轮原所在地汉旺镇因损毁严重,最终整体搬迁到德阳。年产值过百亿的东汽的撤离,对绵竹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震后绵竹,开始全力打造“四川现代服务业基地”,有力配合了工业范畴内的其他四大基地(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西部新型化工基地、西部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绵竹的对口援建地江苏省,更将江苏发展模式中的先进经验带来,建立了江苏高效农业示范园、江苏工业园等,而绵竹也高质量重启两大优势产业,中国酒城绵竹名酒产业园、中国西部钣金机电园;剑南春万吨优质曲酒技改、龙蟒硫磷钛基地建设先后建立。
2011年绵竹地区生产总值(不含东汽)实现146.4亿元,超过震前水平。2012年经济总量达到167.7亿元。但绵竹显然并不满足于这一发展速度,东汽与绵竹剥离后,绵竹地区经济基础被削弱,与强县的差距被进一步拉大。作为昔日的经济强县,这不能不说是绵竹的隐痛。
在3月初上报给德阳市的一份报告中,绵竹市对2012年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数据显示绵竹2012年经济总量居德阳市的第五位,低于旌阳、广汉、中江、什邡四市,工业增加值则居于第四位,处于中江之前,城乡居民收入则居于第三位。
绵竹应该如何审视自己,重新定位,值得深思。绵竹的全域规划正是立足于此,以绵竹现行乡镇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明确提出了包括“一核三轴五体”的总体空间结构、“一城五镇”的城镇空间、“一区两园”的工业集聚空间、“三大片区”的农业发展空间、“一区一带三河”的生态空间等在内的总体空间布局。
从地图上看,绵竹市有着绝佳的地理优势。这里距成都83公里、德阳36公里、绵阳74公里。2012年5月成绵高速复线的开通,使得绵竹市到成都的时间从原来的两个小时缩短为40分钟,到绵阳缩短20分钟,由此绵竹和周边三大城市都构成了1小时都市圈。
在德阳市委常委、绵竹市委书记陈彬看来,随着成绵复线通车,绵竹的区域位置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无论是地缘关系还是产业发展都与成都密不可分。因此,在《绵竹市全域空间规划》制定之初,陈彬希望专家组能够认真分析、论证绵竹与成都关系,绵竹要有全面承接成都产业转移的规划,要做好为成都这个特大城市提供配套服务的规划。
刘玉介绍,在绵竹市的相关空间布局中,带有明确的就业导向,现代农业、工业一旅游业有机相辅,形成了就地转化的产业特色。绵竹强调,城镇化必须要与产业化相结合。作为统筹规划部门的负责人,刘玉极为看重空间资源的承载力。绵竹市在规划之初,就对每个地域的空间资源承载力进行详细分析与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出全域空间规划。在规划中,绵竹各地区制定了开发强度规定,营造了绵竹版的“主体功能区”。
画城之路
“酒乡画城,山水绵竹”,这是绵竹为自己亮出的名片。
车辆驶过一个路口,眼前蓦然出现了两幅巨大的雕刻版画,这便是绵竹最大的村落“年画村”的入口了,这个6000多人的大村子,以绘制生产各类年画而著称,被誉为中国年画之乡。
年画村所在的孝德镇,是绵竹市最大的镇,镇党委副书记何俊对《小康》记者称,当初的5·12大地震,孝德损失很大,数千户农房垮塌,而工业基本停产。孝德镇在恢复重建过程中,政府要求规划尽量集中,目前20户以上的集中点有25个,大型集中点5个,在政府配套建设与苏州外援单位的共同建设下“效果明显”。尤其是在土地利用、居住环境及人均面积等领域尤为值得称赞。
绵竹市极为重视文化引领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表现在文化产业的开发上,更表现在感恩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呈现,并进一步发展为“利他”文化,为社会管理、社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同时,传统的、本土的思想理念得以延续和发展。绵竹年画村在“家庭”理念的背景下提出了孝德文化,绵竹九龙镇干部将全镇看做“大家庭”来管理,传达“家务事家中办”的观点,有效化解了诸多社区矛盾纠纷。
这被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团队称为将优秀传统文化再延续与再发挥,用传统家庭、宗族的概念解释社区共同体,有效提升了社区归属感。
在这样的服务背景下,年画村的年人均收入已经超过了全市平均水平。
走在特色村大乘村干净整洁的路面上,身边有大团的绿茵和鲜花,江南风格的湖里,数尾金鱼在悠闲地游动,这个村子以旅游业见长,几乎每一家都开展家庭旅游服务,来自各地的游客们携妻带子悠闲地在村中散步。村子里没有传统的家畜养殖,何俊称,相关养殖都要集中安排,要有利于环境发展。孝德镇2012年开展的一些农业项目、旅游项目,将很多散户进行了有效集中,作为新农村综合体的典范,年画村就是一个显著例子,他们也正在进行相关规划,力求将这样的村子打造成为有特色的小城镇。
在绵竹人的概念中,现在很多地区不是发展得不够快不够好,而是不会可控制发展,不会在战略规划的前提下控制发展,“我们强调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不因领导人的意志而改变,在美丽中国的大架构下,我们要建设美丽绵竹。”刘玉自豪地称,绵竹拥有大片生态空间,800多平方公里的龙门山被四条河流环绕,形成了一区一带四河的景观。作为休闲养生的绝佳去处,龙门山与平原交接的断裂带已经形成了绵竹市新的龙门山旅游带,40公里的旅游带在2012年接待了130万游客,并创造了11个亿的产值。
刘玉说,基于宏观基础的国家配套改革必须要做,农民才能适度规模化,农业产业的技术水平与市场拓展力才会愈做愈强,进而解决大批人员的就业问题。2012年,绵竹市城镇化率达到41.9%,城镇化迈入了加速发展时期;农业增加值实现21.8亿元,农业现代化步入了“黄金发展期”。
绵竹的未来是什么样?在绵竹市的空间规划征求意见函中是这样说的:“给大家规划一个长远的舒服的家园,在工业空间务工、农业空间种地、城镇空间居住、生态空间休闲,有地方赚钱、也有地方消费,喝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空气,不仅您生活舒服,子孙后代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记者 齐岳峰)
实习编辑:李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