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吕东浩)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平均增长1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低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00元;全年新增创业就业2.6万人……日前,大连市2013年重点民生工程项目正式出炉。市政府围绕进一步提高百姓生活环境和质量推出的15项重点民生工程,其背后都蕴含着政协的智慧和呼声。
据了解,大连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交由市政府办理的提案共有528件,其中191件涉及民生保障与改善问题。"要通过创新思路、扎实工作、全力落实,努力使政协的'有用之言'转化为百姓的'有益之事'。"市两会结束第二天,市长李万才便主持召开市政府第十五届第一次常务会议,专题部署今年的政协提案办理工作。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本着对全市经济发展高度负责、对广大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把提案办理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继续推行"高端办理"和主要领导负责制,加大对提案办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格考核标准,不断提高办理工作质量和水平,把人民群众关心、政协委员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解决好、落实好,力争做到让政协满意、让委员满意、让全市人民满意。
从今年起,大连市将实施多年的"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更名为"市政府重点民生工程",使民生主题更为突出。鉴于党派团体、政协委员所提民生建议与市政府大盘工作高度契合,为使重点民生工程真正体现民意、惠及百姓,大连市政府听取社会各界呼声,对推进重点民生工程确立了新的定位:在全面、准确地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的基础上,从市民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事情着手,按照实效性强、民意性强、普惠性强、操作性强的标准,建设一批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民心工程,切实做到为市民"雪中送炭"。
■相关新闻
不要宽泛的民生 追求触摸的幸福
——大连市政协一号提案“重生”记
本报记者 阎月君 吕东浩
大连市政协日前召开十二届二次常委会议,正式公布《关于着力解决重点民生问题,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案为今年市政协一号提案。至此,这件由致公党大连市委、市政协经济委、民建大连市委、民盟大连市委联合提出的提案,经反复修改、数易其稿,终于在立案的728件提案中拔得头筹。
自2000年起,大连市政协每年都在当年全部提案中遴选出一件事关全市大局,市委、市政府亟待解决,或充分反映社情民意,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的提案,确定为当年的一号提案。过去,一号提案均在市政协全会上直接拍板,而今年则在全会闭幕数日后才“出炉”,其形成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大连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期间,经过三道程序初步敲定《关于着力解决重点民生问题,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案为一号提案,但在保留民生主题的前提下,相关内容因比较笼统、宽泛而被要求继续“深加工”,摒弃“大而全”,即瞄准重点领域,抓住薄弱环节,提出解决方案,力求具体、实在、独到、可行。
“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就要善于想他人之未想、谋他人之未谋,多提既有战略高度又有可操作性、既着眼长远又切合实际的意见建议。”刚刚由大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走上市政协主席岗位的肖盛峰,很清楚党政科学决策最需要政协做些什么。目前大连各项经济指标均处于领先地位,美中不足是民生工作还存在短板。
大连市政协全会闭幕后,副主席王乃波立即组织召开提案修改会议,邀请市委党校、市发改委、民政局等9个相关部门负责人及部分专家学者,与提案者一道研究修改方案。此间,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提案论点、论据及建议反复求证、精心打磨。成稿后,又征求市经研中心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的意见,作出进一步的修正完善。
记者看到,几经“周折”而诞生的一号提案,直言应在解决民生问题上有所突破,按照大连市关于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梳理出当前百姓最为关心的增加收入、看得起病、上得起学、吃得放心、出行顺心、呼吸安心等重点问题,所提建议有观点、有分析,也有解决路径,呈现出具有适度超前性、引导性和可操作性等特征。
(来源:人民政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