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着眼长远的战略思维——
“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
“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
“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
一年多来,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到中央政治局会议,从党外人士座谈会到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党中央始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加强学习调研,不断提高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习近平要求,要正确判断形势,增强信心,综合施策,扎实工作,稳中求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持续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不断迈出坚实步伐。
李克强强调,一方面要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搞好宏观调控,统筹考虑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另一方面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用勇气和智慧推动转型发展。
张德江指出,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强化发展质量和效益,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俞正声指出,要抓住历史机遇,广泛凝心聚力,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后发赶超,奋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刘云山指出,稳中求进符合科学发展观,制定政策、出台措施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
王岐山指出,要围绕主题主线,稳中求进,开拓创新,全面推进“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张高丽指出,决不能片面追求速度,而是在平稳的发展中化解矛盾、防范通胀、控制风险,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从“稳中求进”到“稳中有为”,再到“稳中向好”,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事业发展,贯穿的是“稳”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