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化山为铜,煮海为盐积淀了她曾经的富饶;300年前,作为商埠、盐泊重镇,让她荣膺“小上海”的美誉;70年前,川军“焦土抗战”让她的繁荣化为灰烬;今天,她静静的躺在这片土地上,用身上的斑驳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她就是千年古镇——大通。
大通古镇位于安徽省铜陵市,古名“澜溪”。近日,记者来到这个千年古镇,刚踏上这青石板铺就的古色古香的街道,便仿佛回到了那商驿繁华的年代,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也回到了建国初期那激情似火的年代。
大通,这个经历了千年历史变迁的古镇,这个有着千年记忆的古镇,用她那清秀苍老的面容诠释着每个时代的模样。
走在大通的老街上,踏着宽度达12米的青石板马路,看着两旁古色古香的店铺,很容易想象出当年这条街上繁华的模样,据史料记载,在1876年9月签订的《中英烟台条约》里,在要求中国增开通商口岸和驻泊码头的名录中,就有大通;此后,英、美、日等国的商品就开始输入到大通市场。于是,在这里,前人们也留下了“近代史的缩影。”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有着百年历史的理发店,四代传承的老称店,还能看到当年国外传教士留下的教堂遗迹和保留完好的钟楼,嘉庆年间凿就的古井。还不单是“近代史的缩影”,这里还保留着“现代史的印迹。”在古镇里,你可以看到建国初期的电影院,供销社的墙上仍依稀可见“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的标语。据了解,像这样保存几乎完好的建国初期建筑在国内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大通就这样千年一路走来,给儿女们留下了从古至今无数历史的回忆。
来源:中国日报安徽记者站(记者 曹微)编辑: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