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正茂下教点,十几载育人伴孤独
刚刚来到这“一个人的学校”孤独,寂寞,冷清,都是常人难以忍受的。每天的生活只有教书备课,备课教书。由于交通不方便,唐权友只有到星期天才能出去上一次沛河街,一次要走20多里路。遇上雨天,土路烂得出不去门,连蔬菜都吃不上,有时候一个月也吃不上一次肉。学校条件也十分艰苦,“冬冷夏热”。 因为地域空旷,村落稀,人烟少,鸟类众多,几间破旧的校舍便成了鸟儿们聚会的地方。不管白天晚上,麻雀、燕子们叽叽喳喳地在教室里飞来飞去,在房顶上啄来啄去,弄得教师、学生灰头土脸;雨天教室漏雨,黑板上浮起一层水雾粉笔都写不上去。唐老师艰苦的生活和执着的奉献,村民们也都看在眼里,感在心头,平日里常常从自家地里拔点蔬菜、拿几个鸡蛋送给他。孩子们的可爱与村民们的关心将唐权友的心彻底融化并深深渗入这片寂寥的土地上。唐权友彻底爱上了这里,并且乐此不疲地在这里一待就是十几年。直到2002年,唐老师说服妻子高国珍搬来上杜小学帮忙照顾孩子们,唐老师的生活才由一个人的坚守变成了两个人的相互依靠。那时的唐老师也已经是年近半百了。
巴张小学校长郭守光说:“唐老师在这里一个人工作了十几年,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着,他的毅力和精神都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民教师学习,他把共产党员的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了新老教师共同成长,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既为老师教书育人 又是家长关怀备至
在这个称不上学校的学校里,虽然只有唐老师一个人,但唐老师说:“只要有一个学生就要把他教好,既然村民把小孩交给了我,我就要负责到底。”本着这样的一个信念,唐老师来到上杜小学后,每天早出晚归,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到了农忙时节,家长们每天早上5、6点钟就把孩子送到学校来,考虑到孩子们的安全问题,再加上每天来回奔波的不便,他干脆就住进了学校办公室里,日夜守望着学校的一草一木。每天清晨,天色微明,唐权友起得比林间的鸟儿还早,洒水,扫地,抹课桌,把学校的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利利落落,站在学校门口的小路上迎接着“自己的孩子们”。
在这个教学点,唐老师教的全是低年级的孩子,有的还是学龄前儿童,他不但要手把手地教他们写字,有时候还要给他们拿水、盛饭、甚至擦屁股。唐老师笑着说:“我虽然是老师,但有时候更像家长,孩子们有时候还会亲切的叫我和老伴‘爷爷'‘奶奶'。”
有的孩子家离得远,或是家长在农忙时候顾不上来接,唐老师就会把他们留下来吃饭,照顾他们,有时候五六个孩子一起留在老师家吃饭,这里又成了温馨的“小食堂”。
离学校一里多路有个庙堂水库出水河口,每到下雨天,河水上涨,唐权友不放心孩子们过河,每天放学后,他总是要把这些孩子们送到那里一个个背送过去。
村民宋祖霞提起唐老师时感激的说:“有一次,自己的孩子生病了,唐老师背着孩子走了十几里路去卫生室看病打针,回来后又悉心照料,当我们来接孩子时,唐老师把我的孩子好好的交到我手里。把孩子送到唐老师这,就是放心!要不是有唐老师在,恐怕自己的孩子早就因为交通不便辍学了,现在孩子长大了,成家了,工作在外地,也希望将来把他们的孩子送来给唐老师教。”
每到教师节,孩子们就会奉上自己亲手做的小卡片,那一句句稚嫩又包含深情的话语,直叫得每个人心里都暖暖的“祝老师节日快乐,奶奶身体健康”。
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全面发展,唐权友开足开齐了低年级所有应开的课程: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目前小学生做的“七彩阳光广播体操”不但节奏快,韵律感强,而且动作多,这对于59岁的唐老师来说无疑是大有难度的,为了教孩子们做操,唐老师便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去县城小学学习,回来后又对着光碟反复练,使孩子们都学会了这套广播操。
唐老师的学生们都很争气,平均成绩在全乡名列前茅。2006年,上杜教学点在全乡7所小学教学检测中获得语文第一名、数学第三名;2007年,三门主课都得了第一名,还得到了900元的奖金,成为全乡拿的奖金最多的人,令全乡教师都羡慕不已。一时间,连邻县定远的一些学生也慕名而来,最多时学生增加到五十多人,在一个教室里,唐老师要合理协调两个年级的学生上课,直累得他腰酸背疼。
“一次,我上课时发高烧,差点晕倒,学生们一拥而上,围在我身边,有的帮我擦汗,有的帮我端水,小嘴里还不停地说着‘老师您歇歇,老师您歇歇’看到他们着急的样子我真的很感动也很欣慰”谈到这里,唐老师眼中闪烁着晶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