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   本网专稿

100名世界经济研究人士齐聚合肥开年会

来源:中国日报安徽记者站
2013-08-14 13:26:14
分享

100名世界经济研究人士齐聚合肥开年会
 
合肥财经职业学院院长许崇正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8月3日,由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日本学术振兴会和日本基础经济科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世界经济发展学会2013年年会暨‘人的发展经济学’第7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合肥举行。来自美国、英国、日本、瑞典、韩国、香港等世界各地50多所大学、研究机构的近100位中外教授、专家、学者云集安徽大学,共同探讨“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生态环境保护、人的发展”这个国际学术前沿问题。大会收到来自世界各地学术论文80多篇,有60多位中外大学教授、学者在此次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言。

世界经济发展学会会长,著名经济学家,我国伦理经济学和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奠基者、开创者,南京师范大学许崇正教授在会上发表了演讲,他指出:“此次‘世界经济发展学会年会’共收到中外学者提交的学术论文80多篇,共有60多位教授、专家在此次年会上作学术报告、大会发言和交流,发言踊跃,研讨热烈,这充分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学会和人的发展经济学学会的强大生命力。也充分说明了本次世界经济发展学会国际学术年会所研讨的关于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生态环境保护、低碳经济和人的发展这个主题的极其重要性,所受到的高度关注性,以及正日益受到了全球的高度关注。中国已进入了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的大发展时期。但是,目前总的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还十分艰难,主要是自主研发的科技核心技术不足,有自主产品的核心科技企业缺乏。同时,我国在生态建设和循环经济方面的投入还明显不足,发达国家的环保投入占GDP的3%——4%。我国在七五期间的环保投入仅占GDP的0.7%、八五期间达0.8%、九五期间达1%、十五期间达1.2%、十一五期间达1.35%。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这方面显然还有相当一定的差距。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从理论和实践来看,我国在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动力机制很不健全。马克思主义始终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现实世界面临的两大任务之一。从这种关系的角度讲,马克思学说是人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相统一的学说。目前,工业化进程中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开始的全球生态环境危害,强化了自然生态对人的内在意义。生态发展也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基本条件,生态环境问题,绝不是一个单纯的自然发展问题,而是一个极其深刻的、全面的人与社会发展问题。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把人与自然和谐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属性是一个历史的产物。原因在于,自然条件在各个历史时期所起的作用不同。从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自然条件所起的作用是一个日益递减的过程。但是,这一递减过程在当代发生了逆转。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环境作为制约经济增长的要素日益引起重视。只不过这种逆转,是以一种生态危机的形态出现的,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威胁着人的生存发展。在这种视角下,被污染破坏的生态环境事实上已从人类生产要素,转变为社会意义上的人类生存的一票否决的因素。人们终于发现自己是不能对自然界为所欲为的。因此,当今语境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已显得日趋重要和紧迫。人的全面发展的自然生态之维第一次成为人类必须考虑的现实因素。因此我认为,只有在微观经济行为主体的层面上也把生态建设确立为城镇化的重点,才能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建立起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动力机制。而引导微观经济个体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二是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变革现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构建生态与经济和谐与协调可持续发展模式。”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