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今年北京市将加大旧城人口疏解的力度。城四区将采取“结对子”的方式,在其他区县安排定向安置房源,鼓励人口外迁。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昨天表示,目前城四区已经与相关区县进行了对接,东城对接顺义、西城对接昌平、宣武对接丰台和大兴、崇文对接朝阳。
人口疏解坚持自愿原则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通过旧城保护性修缮,旧城居民的居住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旧城现有人口密度仍然过大,制约了旧城可持续发展。今年北京将加大旧城人口疏解力度。旧城人口疏解的前提是自愿。如果居民自己愿意外迁,政府可给予安置房源或进行补偿。如果不愿意外迁,原先破旧的房屋也将得到修缮。
这位负责人表示,疏解工作将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提供定向安置房、对接政策性住房以及货币补偿等多种方式,鼓励人口外迁,改善搬迁居民的住房、生活条件。
据了解,今年北京将加强定向安置房的建设,专门为城四区划定地块,总建筑规模不低于600万平米,用于安置疏散人口和政策性住房建设。其中,一期200万平方米已经初步落实。城四区已经分别与其他区“结对子”,各自“分配”到50万平方米的建设规模。西城区的首个定向安置房源已经确定,位于昌平区的回龙观地区。
安置房尽量不拆散老邻居
这位负责人表示,今年城四区定向安置房源建设,将尽可能采取集中布局的原则,将原先居住在一起的居民尽量安排在一个小区中,长期的邻里感情还能得到继续。同时,城四区也将把教育、医疗等优势社会公共服务资源,随人口疏解的输入区同步转移,方便旧城疏解人口的生活,实现协调发展。
此外,在人口疏解的基础上,北京还将着力提高旧城风貌保护修缮、更新改造的水平。城四区政府将按照建设“世界城市”的标准和要求,聘请国内外一流专家,统一规划和设计,培植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打造精品院落和特色街区,促进旧城可持续发展。
■ 追访
【崇文】
外迁居民定向安置定福庄
建筑用地面积约50万平方米,可安置数千户
朝阳区东五环外京通快速路南侧定福庄板块,将成为崇文老城区居民未来的家园。这片占地29公顷的土地,将建成建筑规模约50万平方米的现代居住区,崇文区优势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将同步引入。
目前,定福庄定向安置房项目,前期勘察现已结束,预选规划方案已报至北京市政府,具体建设方案正在筛选中。建成后,该项目可安置崇文区数千户居民。
据崇文区危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除去道路、绿地等公建用地,该项目建筑用地约有17.8公顷,即约50万平方米,“土地使用一定最大化,能多安置一户就多安置一户”,该位负责人说。
昨日,铲车已开入定福庄定向安置房建筑用地内,绝大多数土地已平整完毕,只待开工。 本报记者 王姝
【东城】
钟鼓楼等地区有点“挤”
具体人口疏散方案仍在研究制订
东城区“结对子”疏散人口的方案目前正在研究制订中。按照北京市的部署,东城区的人口疏散将对接顺义区,一期工程为50万平方米。今年上半年,城四区还将再分配400万平方米。
东城区政府一位人士称,此次疏散规模之大是近年来罕见的。目前,东城钟鼓楼地区的改造、地铁6、8号线的站点建设区域附近,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口疏散压力。哪些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料将随人口向外疏散?疏散后的人口是属地管理还是仍为城四区“居民”?昨日,东城区答复称,具体的人口疏散方案须认真研究,目前仍在制订阶段。本报记者傅沙沙
■ 居民声音
居民建议
先配套再搬家
西城区育德胡同居民周女士介绍,现在胡同西侧正在进行拆迁,已经有很多居民搬走了。但是自己还是不想搬走。“为什么?显而易见啊”。周女士说,自己的孩子正在上幼儿园,如果一直居住在西城,小学、中学,不仅离家特别近而且都是不错的学校。虽然报纸上说会在定向安置房的区域进行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配套建设,但是“要到什么时候这个配套才能配上呢?”
孩子上学不能等、老人看病也不能等。周女士觉得,要想让大家心甘情愿地搬到郊区,就得先把所有的“配套”都给配好了,不能先把人搬走,再考虑配套的事情。“没有配套,就意味着生活成本的增加”,上学、看病、娱乐还是要到城里来。
崇文区政协委员李由也表示,“在中心城区住惯了,老百姓最希望、最关注的还是迁出后的生活购物是否方便,子女上学是不是有影响,还能不能就近享受到优势的医疗资源。”
来源:新京报 编辑:肖亭